110成大土木所結構組【狀元】、交大土木所結構組、台科土木所結構組,高點土木優秀師資群,助我高分考取名校!,歐陽(陳漢屏),高克剛(高培修),劉明昌(侯廷易),許喬甯 中央土木,土木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歐陽(陳漢屏)高克剛(高培修)劉明昌(侯廷易)
【背景與動機】
決定考研究所是因為覺得研究所學歷對未來工作多少有幫助,之後也有報考技師的打算。在校成績大該在23%左右,因為不上不下的成績所以沒打算花心思在推甄就專心準備考試,也因為覺得在校學的沒有很扎實,想趁考研的機會把結構組的這些重點科目讀的徹底一點。

【準備歷程】
【寒假-6月底】寒假時我就把材力看了一半+工數的先修微積分,開學過後一個星期去一天補習班把剩下的材力看完,工數是利用雲端課程也在6月底看完。這段期間時間都很零碎,只是單純看完影片。
【暑假】暑假安排了環島、畢業旅行、考潛水證照等,真的沒有什麼進度,除了想盡辦法跟著進度上結構的課,加上自己讀了工數後面我覺得比較複雜的兩個單元(向量、矩陣)。
【9月-11月底】開學之後我重頭開始讀微積分、工數和材力,老師上課算過的例題幾乎都有自己再做一次,同時結構也是一直跟著進度上課到11月中,然後在11月底之前把上課所有的例題算過一次。
【12月-1月中】12月開始寫考古題,台成我都寫了8年,交大、台科、中央只寫5年。寫考古題的過程中有發現自己哪些部份比較不熟的都有再回去翻書讀一次。
【考前】寫完考古題剛好剩下半個月左右有點尷尬,這段期間除了把比較不會的題型統整起來比較、重複練習,我又再一次快速地完整地看過三科全部的內容,連一些很冷門、考古題不曾出現的部分都看了,考完之後覺得最後這個步驟幫助蠻大的。

【各科準備方法】
【材力】歐陽老師的材力課程非常注重觀念,上完課再自己讀過之後會發現懂得非常透徹,寫考古題也會比較順手。材力的觀念太重要了,雖然公式一定要背,考古題也一定要寫,但不能背了公式寫了考古就忘記最初的觀念是哪裡來的。我自己覺得材力的內容真的很多很容易忘記,所以我常常從一個公式甚至一題考古去回想這個公式推導的過程以及那整個單元的初始核心觀念,也順便當作複習。
【結構】我非常建議7月、8月再開始上結構,結構的課程高克剛老師會搭配大量的考古題一起上,暑假再開始上的話可以聽到老師講解最新一年的研究所考題,結構其實沒有什麼訣竅,除了基本的觀念弄懂之後,就是要有足夠的題目練習量,然後找到一種自己固定的、最拿手的解題方式,練習過程中覺得不確定做法對不對就趕快問老師。
【工數】在底子幾乎是零的狀況下工數對我來說應該是最吃力的一科,因為題型太多又一直忘記,除了完整的讀完第一次,之後寫考古的過程中也重複翻閱講義無數次,遇到不會的題目我就再把那個單元重新複習一次+寫幾題練習題。

【個人建議】
【找到自己的步調】我自己在考研期間沒有去過圖書館幾乎都在家裡,偶爾覺得悶的時候會去路易莎或便利商店換個環境,也沒有規定自己一天一定要讀多少個小時,一個星期有4天晚上會去打工或家教,相較網路上的分享文發現自己讀書時間不算多,同時也是因為知道自己不是適合用大量時間苦讀的人,那我就會提醒自己效率很重要,雖然讀的時間少量但都要很認真,睡前也會稍微給明天的自己訂個目標要讀完哪裡。總之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步調不同,不用因為達不到別人的程度就有太大壓力,同時也要知道用什麼方法補強自己的弱點。
【懂比考古題重要】寫考古固然重要,可以從中得知考型趨勢、出題方法,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今年就換一個老師出題了,所以千萬別寫了考古就忘記複習最基礎的觀念,也別覺得考古都懂了就沒有問題了。我自己算是比較晚開始練考古題,因為我想要都看懂了再去解題,而不是看題型去決定自己要讀什麼。
【學會獨立思考】準備過程人人都會遇到很多問題,當然一定要尋求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但是在問問題之前你是不是已經把自己看過的書翻得徹底、統整及組織自己腦袋中已有的觀念、思考過各種的解決方案?至少我遇過很多人是不會就問、有時候甚至我覺得是瞎問、盲問,不會的問題一定要問,這點很重要很重要沒錯,但是不能把問問題當成解決問題的方法,考試的時候不會有人讓你問問題,所以我有問題的時候都是思考、翻書、統整、想解決辦法、再思考…….直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才會去找老師討論我是不是哪裡的想法出了錯,我實際上向老師、同學提出問題的次數少之又少,大部分我都在翻書+統整的過程中自己解決了,也可能是在這思考問題的過程我默默地複習+統整了很多觀念,我自己覺得這個習慣在考試時幫助我蠻多的。
【心態調整】考研算是長期戰,過程中很容易感到迷茫或是力不從心,我覺得想清楚自己為了什麼考研很重要,如果初衷都沒想清楚、只是大家都考我就跟者考的話,在過程中很容易迷失、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去努力衝刺。有名的補習班就是那幾家,你的競爭者大部分都跟你上著一樣的課,大家都很努力,但名額只有那幾個,不能只想著努力就會上而是應該想著你拿什麼贏別人。到後期一定都會遇到迷茫期,會突然覺得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自己這麼努力到底有沒有用,我甚至在考前2天又遇到一次迷茫期,要記得可以迷茫但不可以停止前進,雖然可能心情很糟但是每天都還是要往前一點點,努力是需要累積的。

【結語】
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太多了,謝謝父母的金錢支援和精神支持,謝謝歐陽老師、高克剛老師以及劉明昌老師,特別是謝謝高克剛老師讓我問問題,謝謝留下考古題筆記給我的學長,謝謝讓我問問題的同學,謝謝一直問我問題的同學,謝謝室友的手錶支援(對我考到一半手錶壞掉),謝謝男友陪考還幫我處理很多雜事,前面提到的大失誤就是考成大時第一科就忘記帶手錶,最後一科手錶壞掉根本沒寫完,哭著上高鐵然後一直搜尋考技師的文章想說完蛋了,但還好最後有好結果,把好運都分給大家,每天都努力一點點,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學校的!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