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台大土木所結構組,不到最後一刻都別放棄,但也別忘記休息很重要!,洪達(范鴻達),劉明昌(侯廷易),石○仁 中央土木系,土木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洪達(范鴻達)劉明昌(侯廷易)報考動機
既然都讀了四年土木系,且我對於其他各系都沒有太多興趣所以沒有跨考的動力及興趣,在幾乎大部分學長姐及教授都強烈堅持要拿到碩士學位(以後在這行業要做到設計的案子要碩士),因此補習班就報下去了;此外土木系要考上台大沒有其他系那麼難,而且不用面試,因此我認為這也可能是我這輩子最有機會上台大的機會。

考研的艱辛歷程[大方向月計畫]
<報名~大三下看完第一遍影片>
進大三下前的寒假前(1月左右)早鳥報名了高點開始補習,下學期透過線上課程上工數與材力兩科。(因為大三下還去幫學校社團做比賽的工人,甚至工數只上了三分之二而已,因此上面沒補完課程的問題才被我碰上)

<暑假>
升大四暑假時主要在算工數與材力的習題、去補習班聽結構學(暑假才開始上是因為那邊的姐姐建議的,我現在覺得還好我沒一次開,除了大三上我自己上不完之外,我覺得結構這科真的沒有很複雜,是我認為只要有算夠多就可以拿高分的科目,手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暑假後開始大量算題可以加強自己的手感,還有各校的出題風格差異巨大也是要注意的點),以及因為時間太多所已開始在考研的路上迷惘。在8月底新年度課程終於上到我沒上完的地方時補上(最後是在教向量及偏微分,太晚上到這所以我這裡的觀念真的是爛的可以。)

<開學~考前兩個月-開始寫考古題>
9月初開學的時候發現自己進度嚴重落後,有空堂或是在家沒事都去學校K中算題目,這時才想起自己有第三科線上的扣打,因此我又開了工數,遇到問題或是不熟的單元可以立刻再聽一次課程加深印象。這學期在校我還修英文口說與簡報(畢業門檻)、憲法通識、專題課(但只有在上課和期末一個設計報告、壓力很小)、管理概論,雖然在這些課裡都沒有太多作業過得很愜意,但也學了很多課外技能我也樂在其中,同時把自己弄得很忙。但我現在沒有後悔,我覺得比起一直在算考試的三科,有一些比較簡單的任務要完成可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會覺得這三科沒有那麼難以跨越,或是找一些有興趣的技能去學習,為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會自己安排好該做和想做的時間!

<寫考古題>
我12月初才終於開始寫考古題,雖然因為一直找其他事做所以開始寫的時間有點晚,但還是把近五年的考古題做了3遍,因為確定目標只放在台、成、台科(台科保底用但我最後連備取都沒上),因此只算這三校的考古。大家在自己時間規劃都有不同的地方,我自己在大三寒假時就有根據網路上的心得大致規劃我的時間,是預計考前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前要開始寫考古,有按照自己規劃在進行,且其他人在開始寫的時候我自認有許多觀念可以再加強,所以沒有跟風就開始寫考古題,考古題固然有它存在的意義,也可以早點拿一兩回出來試試題型,只要自己規劃好即可。

<~考前>
1月時我自己還是在考古與課本單元題目間徘徊,每天寫三回左右的考古題,確實訂正並記錄自己錯誤的原因,並記錄自己在哪單元比較不熟,再回到課本內去練習相關的題目及觀念。我這規劃其實有點問題後面懺悔章節時補上。所有的任務安排到考前一周,這時K中裡的人不是已經在考試了就是心浮氣躁讀不下去,我自己這時把之前錯過的題目慢慢翻過或是再大致方向算一遍,不只是重新看一下自己曾經不會的地方、維持手感,也可以看著自己算過了大量的題目而增加一些自信心。

<考試>
今年2/1考成大、(3號考交大-我沒考)、4號考台大、5號考台科大、本來我有報中央但我自己真的受不了中央的天氣及偏僻、而且又過完年才考所以我缺考(不要學)。成大及台科是在台科考的,台大在台大考,這三天我都住在新北同一間的青年旅館,考成大的前一天晚上因為青旅太吵幾乎沒睡著,考成大的時候整個頭超矇,後來加價換房才沒有影響台大跟台科大的考試,建議大家跟朋友一起找民宿或是直接砸錢住好一點(我朋友花了5000住一晚,就是這麼瘋,不是說越貴越好但這成本不要太省,在知道考試日期後就要趕快找好一點的住宿了,台北人沒這問題我很羨慕)。考前一天在去台北後我都有去看考場,減少當天在迷路消耗的腦力,並且提前思考早上起床吃東西通勤的過程(畢竟人生地不熟)。考前晚上真的還是要抱一下佛腳並早點睡(也不要睡太多),這次考試都偏冷門,我剛好前一天背了一些冷門公式我會更慘。總之到考完試之前都還沒結束,不要隨便放棄。

[日or周安排]
每日讀書時間的規劃我本來是希望能夠如同考試時間一樣8點半左右開始,但那時對大學生來說真的有點困難,我自己是每天讀書時間都會開啟計時程式,每天的目標是認真讀8小時,有時候一讀就讀2小時,中間休息時間關掉計時。我自己是在家完全沒辦法讀書的人,而說實話在K中待的時間也不一定會一直都在讀,因此我基本上是早上9.半左右去K中後一直待到晚上約10點,當然會有許多讀不下的時候,提早離開去跑步健身打球或吃個大餐都是很好的舒壓,而我安排的計畫通常都是以周為單位,一周內平均分配結構組考試三科的內容,或許某一天我會全部都讀其中一科,讓自己能非常深度的學習,但有時會不小心太久沒讀到某一科而進度落後,因此也建議做個單元進度表。每一週我會安排1.5天左右認真放鬆,通常週三晚上(一周的中間超痛苦)我會看部電影配酒精,週五晚上會和朋友去吃一餐大的,週日晚上就自由安排有時會去補習班完後順便在山下閒晃。

歌頌老師以及各科自己的準備方法
材力-洪達
我本來以為我在這科可以如魚得水,但在上過第一單元後感到全身都在抗拒因為好難啊,回去看我的在校成績單發現原來我當初真的那麼爛,於是放慢步調一點一點蠶食每個陌生的內容,三下上課時認真把老師教的所有知識記筆記記在課本上,有時候聽不懂我甚至抄逐字稿(不多、而且雖然是笨方法,但我在複習的時候不需要不懂而跑去補習班看影片真的很讚)。老師在每一小節都蒐集了很多原文書、技師、研究所的題目,並且按照難度層層遞進,真的讓我吸收良好,而且因為材力的公式真的爆炸多(我把每個公式寫出來不留空白可以寫滿兩張A4紙),老師有許多自己推導的方法例如什麼左右右左、從左向右看向左為正這些口訣,都讓我少記了超多公式而且不會忘記怎麼使用,跟朋友討論下來洪達的上課方法很以考試為導向,真的很適合要一直考試的土木系,就算以考試為導向也會將最核心的觀念教得很完整。
我自己是那種很不會推導的學生,一些真的很複雜的公式老師都有推導過,但我不只不會推還背不出來(選擇性失明),更不會應用(這讓我在成大的考試非常受挫),建議就算在冷門還是要推導過不要硬記(這是考研路上最難的階段其中之一,因為真的太多要記的了,不熟就只能跟我一樣靠運氣了。)
在暑假複習時,我甚至用平板心智圖把每一個單元要記的公式及觀念畫出來(工數也有),花了非常多時間在製作,這步其實只是在把課本變成一個邏輯且可自由移動的電子檔(老師課本做的很精簡所以不需要再自己抄筆記只要輸入就好),但對我幫助很大,只要思考這題在考什麼我就可以沿著心智圖找到對應的公式有哪些。材力最棘手的是會在一題內考很多不同單元小觀念,因此能夠知道在考什麼是很重要的,老師也有將許多常見的組合招式不斷強調,拿出小本本記下來就對了。

結構-洪達
老師一開始按照課本單元編排持續推進,到第9單元後觀念差異不大,核心觀念就是傾角變位法,可以一直推導到後面幾個位法,最後一堂課老師也有說要按照什麼順序去準備,看完老師的課算過一遍,基本上可以掌握結構考試的大部分(然而成大今年我印象中都考集中幾個前面的單元),這科就是要不斷地算,到考前就算覺得都會了還是要去找各種題目出來練手感,同一個問題有很多算法甚至看不出是在考什麼方法的時候是我最苦惱的。

工數-劉明昌
劉明昌老師補齊了在校完全沒遇到過的許多課程,而且短短幾堂課就把學校要上一學期的ODE上完也讓我非常的熟練。雖然是研究所課程,但老師會多多少少加入一些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又不會多到有負擔。老師有教到這次台大考試的超多冷門考點,但我真心覺得他冷門而且腦袋不夠用,所以沒有記那些公式,從我朋友那才知道原來老師都有教。老師說過我最印象深刻的話是「沒有讀不完的書,讀不完就一天睡(三)小時」那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沒有老師這般毅力難怪學不精。

題庫班
報名的時候提供技師或是研究所擇一的題庫班,我自己是選研究所的題庫班,建議要去上題庫班,老師在解題的時候勘誤了許多出版考古題的內容,讓我不會在考古題內鬼打牆,就算題目會寫也可以去聽看看老師在看到題目時的思考邏輯。

各校考題方向
如果想知道報考的學校會考哪些題型或方向,可以去看過去學長姐或其他人的心得,也可以自己去考古題挖掘,這裡講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成大-
就是在搞人,結構第一題有五還是六小題寫完就一小時而且我還有當下沒想到方法的,但畫出彎矩圖就有分所以不用一定要算出值,算是另類的考觀念吧。後面幾題考什麼我大致忘了但我寫完我會寫的題目時我就把考卷用完了,不會的題目甚至嘗試的空間都沒有,甚至不能要第二份紙超慘,總之這份考卷對於我來說就是要比旁邊的人多對一題不一定要目標放在滿分。(台科大則相反後面提)
台大-
今年英文很簡單因此對於平常有在看英文的人不會太難(但我不是),若是以往可能因為大家都用猜得所以分數差距不大,但今年我覺得是一個很好拉開差距的科目。
材力不難只要注意英文出題(又是英文)不要少看一些條件就好。
結構我有一題完全沒方向,但有部分給分因此我亂掰一通,我轉而把時間去檢查其他題更是發現我粗心(檢查很重要#)。
最難的我真的覺得是工數,我覺得這份絕對不是傳統土木系教授出的題,跟往年相差太多了,朋友說這是線代但也有人說劉老師有教,他們分數都比我高個20分因此我覺得很有可信度,在寫考卷的時候我真的很崩潰,寫了一半時間還沒有一題有自信的答案,但還是要穩住把想法寫出來。

台科-
只考結構跟材力(雖然簡章寫材力包含工數內容,但完全沒有,不確定未來會不會有)
劃重點:我覺得沒有部份給分,因為我只有不到20分,但我跟朋友對肯定我自己算到一半過程的數字都是相差不多甚至正確的而且我應該有寫出8成的過程TT,但也可能是我粗心TT。材力倒是分數很高因為真的不難。

懺悔&可改進的&建議
看課程及算題目
我自己是先把課程都看一遍才開始自己再算一次老師教過的習題, 在上課期間主要會練一些計算題內自己很不熟的基礎觀念,到全部課程上完後才練習這方式我後來是覺得有點不妥。--但因為我自認自己每天都要聽課又去練習,我會很容易彈性疲乏而連課程都聽不下去,因此在維持上課的進度的目標下沒有給自己太大壓力,減少任務的困難度讓我能夠持之以恆,最好是能盡早開始聽課程。
大四上上完課後,開始努力將老師教過的習題全部在另一本完整的筆記本寫過一遍,訂正時把自己錯誤的原因都寫清楚,再額外拿一本筆記本記錄下自己經常忘記的公式以及觀念,有空就要去翻他,這些觀念可能導致一整題卡住算不下去,因此每次遇到都要自己努力回想,忘了才回去翻,因為題目很多我自己寫了大約兩到三本的活頁本,建議真的可以去裁書、筆記本也用活頁紙,可以在外面讀書時不會帶到不會看的部分而徒增重量。

一定要做計劃
知道自己的進度在哪、有多少還沒讀、今天要讀什麼、什麼時間自己可以完成,減少未知可以讓自己更有方向,這是我整個考試路程感受最大的,暑假的時候只覺得盡力把課程跟課本算完就好但真的很痛苦覺得沒有盡頭,直到我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這趟地獄之旅的哪一段就會好受很多,就跟打遊戲有進度條一樣。

多問問題
不一定要老師(但老師觀念絕對不會被帶偏),不過能夠學會問問題並解決他是很好的過程,也可以加深印象。

認真讀自己的
我那時候在備考的時候,看到中央臉書上看到有人說土木的工數那麼簡單他阿罵都會,雖然可以當作沒看到但假如你剛好那陣子很卡關,覺得某些傅立葉或是偏微分或是微積分算不出來的時候呢,我是不懂那些人是在嗆幾點的(可能是12點偷偷emo出來攻擊別人吧),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再滑社交軟體了。

確定要考土木研究所後就不要猶豫
暑假的時候一度覺得自己很爛,想說上網找一些心得來看,結果回顧到一大堆叫土木系塊陶以及未來業界會多慘的資訊,我真的覺得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決心留在這領域了,甚至去學校諮商做生活彩虹測驗,更甚至發現我的個性跟土木系完全在對立的類型,超慘。但我覺得在各個行業都有辛苦的地方,儘管土木系的投資報酬率跟一些理工類型相差甚遠,以後可能超工時又辛苦薪水又只有一點點,但能不能滿足於自己的生活或是改變這樣的環境還是很看個人,職業也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更何況在這個世代限制已經比過去少了。(就不多雞湯了。)

維持快樂的心情
讀不完、覺得自己很糟,或許是這段時間每個人都有的想法,備考真的很痛苦,可以找各式方法紓壓也可以跟沒在考試的人聊或是那些出社會的朋友訴苦(不要把別人當情緒垃圾桶),要記住讀這些書都是為了自己,不要抱怨東抱怨西或一直emo,比起一起怨天尤人想當初早知道等,互相加油真的比較快樂。

上面有講到的重新整理:
考前不要住青年旅館風險太大、可以早點看課程並把筆記做好但不要太快進入嚴肅的備戰狀態(大概暑假完後)否則很容易彈性疲乏、多運動、作息正常、不要自己一個讀書、找到自己習慣的讀書環境、考完不要對答案、到做答完之前都不算結束、…

想感謝的人
感謝朋友,雖然我本來跟我一樣要考試的朋友臨陣脫逃,但還是很感謝他到處支援我、載我去補習班、在我玩太多的時候靠北我、就算沒東西要讀還是抓我去咖啡廳一起讀書、送我英文考古題但根本沒用到、幫我去求日本神社的御守啥的,還有我emo的時候會一直稱讚我的朋友、一直給我聽好聽音樂的朋友、把我抓去吃午餐讓我正常飲食的朋友、帶我去健身的朋友、教我怎麼考上台大的朋友(記得要去拜台大土地公)、跑來中央看我的朋友,在身心俱疲的時候有這些人在真的很開心,珍惜爛。
還有感謝三下的英文老師,上課時不時會鼓勵我,她說「我講過會上的都上了」,那時候壓力超大我差點爆哭,非常感謝她。還有諮商的姊姊,那時候自己同時也碰上一堆死胡同,覺得自己活不過去的時候發現一個朋友憂鬱,想說一起扶持之類的,甚至暑假的時候一直互相陪伴,但到最後整個超崩潰決定去諮商,讓我能更認識自己,這應該是我暑假做過最對的決定,真的好感謝她。
更謝謝家人給我金援讓我能快樂吃大餐還有補習,雖然我幾乎消失幾個月躲在中央這潮濕不見天日的鬼地方,他們還會專程跑半個台灣上來找我吃飯,但他們說要上來的時候我還是超級開心的。

以上。祝福各位學弟妹都能快快樂樂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