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高考會計,考前閱讀總複習+狂做題講義+小考考卷,考試重點囊括在內!,鄭泓(鄭凱文),羅智成(羅澤鈺),張政(張家瑋),楊昕(楊哲宏),周坤彥,會計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鄭泓(鄭凱文)羅智成(羅澤鈺)張政(張家瑋)楊昕(楊哲宏)

在大二下時蠻猶豫要考研究所還是考公職,最後參考了許多人的意見後,就決定要考公職。當時試聽完高點鄭泓老師的課程之後就決定報名了。中會這科大魔王,由於這科學校教的是英文,我讀起來很吃力,都不太懂課本章節的中文意思,在視聽課程時,老師有把某些困難的觀念教得淺顯易懂,讓我能輕鬆理解,而且上網看PTT上榜文都有寫到鄭泓老師每個版本都會補充,我那時心想,如果能將這科教到鉅細靡遺及讓我覺得淺顯易懂,相信我未來一定能在這科大魔王拿到不錯的分數,這也是我最後選擇高點的最大原因。

當時我是選擇107高考會計的課程,因為我不喜歡把課程塞在大四下,這樣到時候光是聽正課或者總複習就會佔去許多時間,加上高點有送三科課程(嘉義班給的優惠),讓我可以更新課程,最後我分別用在大二暑假聽了成管會、大四上聽了108審計及中會課程,還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先上107的總複習課程的話,可以在大四複習各科時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寫進去,如果是大四下才上總複習的話,一定來不及把重點寫進去。我很多科都是直接把重點寫進去總複習講義裡,考前許多科就只有快速閱讀總複習講義以及筆記而已。

【讀書計畫】

會用3個月當作一個循環,規劃自己在這段期間要念完哪些科目,3個月後再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讓自己有大方向也比較有動力念;以前我會制訂每天要念甚麼,但是我後來發現這樣雖然念得快但很容易囫圇吞棗,所以後來也是選擇用月當作一個循環來規劃。

【各科選擇的師資、準備方式及作答方式】

★中會:鄭泓老師
「準備方式」:這科跟著老師的步調走就能拿不錯的分數,老師第一堂課就會跟你講說該如何準備這科,課堂上也會仔細解說每個題型,外加每堂的小考,保證物超所值。這科會花掉你接近或超過50%的時間,但也不要放棄,因為放棄中會就等於你要從其他專業科目補回來失去的分數。

我大三時都利用瑣碎的時間上完一輪正課,大四時因為時間不夠所以選擇聽自己比較不熟的地方以及租賃的新課程而已,並且報名狂作題班來彌補我平常練習題目不夠的部分。

我非常推薦去上狂作題班,狂作題班有包含上課以及12次小考。上課的部分會迅速地複習各個章節的重點,並且常常有一題包含許多或整個章節的題型,雖然上課的時候會聽得有些崩潰,但回去只要有複習並理解,下次複習時就會加快許多,像是退休金的章節只需要看一題就能複習完了。小考則是能維持你寫題目手感的部分。這次選擇題及申論題也是小考有出現類似題或者上課有強調五顆星的(限制性股票),因此我最後也拿了不錯的分數。

「考前」:念總複習講義/狂作題班講義及小考考卷。

「作答方式」:(申論題-選擇題)建議先從申論開始寫,因為我在狂作題班前幾次的小考都先寫選擇題,但往往申論題沒時間寫完,所以我在後面幾次改成先寫申論題,畢竟選擇題寫不完還可以用猜的,還有就是選擇題可能出計算很繁雜的,最後成效也還不錯。上考場時就改成先寫申論題了。

★成管會:
「準備方式」:老師的課建議聽函授的,因為她講的話很多都是重點,要按暫停鍵仔細地抄下每句話。我上第1輪時就只有抄黑板上的筆記,到第2輪時才將她口述的重點補充到我的筆記中。第一輪: 複習課本範例以及寫後面每題範例,並且會把錯誤或者覺得不錯的題目做記號。第二輪:我在聽的時候會把各章節的重點以及上課強調要背的寫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像是標準成本制差異分析的圖及利量圖等等。上完各章節後會把第一輪圈起來的題目再做一次。

「考前」:把總複習講義的例題全部寫過,並且搭配筆記複習。

「作答方式」:(申論題-選擇題)理由同中會。

★審計:羅智成老師
「準備方式」:老師上課方式我一開始花了蠻久的時間去適應,但熟悉後,就能跟著老師的腳步把這科分數拿下來了。老師上課會一直不斷強調只會考的部分,還會發明一些口訣讓我們記憶,讓我省去不少的時間去理解這科。

相信許多人都會在專業科目多少會遇到自己不喜歡或者頭痛的科目,而審計這一科就是我的噩夢,從我在學校學習這科時,就覺得這科跟我八字不合了,所以特別感謝老師讓我能在這科中取得不錯的分數。

第一輪:因為知道會有新公報(新式查核報告)等等的更新,所以當時在聽的時候就聽比較快,最主要就把老師上課講的內容、筆記、公報本讀了一遍以及寫了課本後面的選擇題,並沒有額外再練習題目。

第二輪:在地特前我有把第二輪聽完,但是最後出來審計成績依舊很慘,那時強者我朋友有給我一些建議,因此我就照著他的方法,將老師所說大白本裡每個公報會考的那幾題全部整理成電子檔筆記。

「考前」:因為我都沒再練習審計題目只有不斷背誦電子檔筆記,所以我最後有報名題庫班來惡補我的審計,在題庫班老師不但有教解題技巧,也有補充新公報,讓我能在最短的時間熟悉新公報,最後也有精準的命中,讓人不得不稱讚老師是猜題大師!

最後一個月我就閱讀題庫班題本以及筆記而已,考前幾天狂背筆記就上戰場了。我花在這科的時間可以說是專業科目中最少的(因為我很討厭它,幾乎都不太想念,連歷屆申論題也都是用*看*得而已),但在羅老師的教導下拿到了超乎我預期的分數,所以特別感謝羅老師!

「作答方式」:由於是背科,選擇題比較不會有計算,建議先把選擇題寫掉。但供大家參考,我是選擇先寫申論題,因為我選擇題也沒啥把握,所以乾脆趁記憶最清晰時先寫申論,以免被選擇題不熟的地方搞混。

★財政:張政老師
會選擇張政老師的原因是上課的筆記會寫得很詳細且注重理解,老師每堂上課的筆記我都會把它抄在筆記本裡,因為我覺得到後面翻自己寫過的筆記會比較有動力。因為比較晚上完正課,所以我也有報狂作題班來加強自己申論題以及練習量的部分。

狂作題班則是由盛華仁老師開課,老師會親自幫我們看一題一題的申論題,上課時也會仔細地複習每一章節的重點以及帶我們做大量的考古題,讓我在考前能快速地複習重點。問問題時,老師也會很有耐心的解答,我還記得我考前還在問老師彈性的定義是啥,老師下課要走時還再次提醒我彈性的定義,真的很用心及熱心在教每一位學生。

考前一個月我是看筆記/總複習講義/狂作題班講義及小考考卷,不斷地瘋狂輪迴複習上述這些就上戰場了。

「作答方式」:(選擇題-申論題)由於選擇題比較沒計算題,所以建議先把選擇題寫掉,再回過頭寫申論題。另外這科如果有做考古題的話,會發現申論有一題基本上都會出課外的,這時我建議是就先跳過那題了,畢竟考試是比誰忘得少,出課外的大家都不會,所以就是比基本那題誰忘得少了。

這次很幸運的第一題在考試當天中午翻狂作題班考卷有看到類似的題目,因此有拿到不錯的分數;另外第二題課外題,我只有解釋題目問的狀況沒有跟非凸性問題扯上任何關係也拿了10幾分,所以建議大家在寫的時候盡量把自己所知道的寫進去,至於分數就看老師怎麼給的了。

PS: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希望這可以鼓勵到大家,就是我在狂作題班最後一次小考時,畫供給需求圖時把橫軸縱軸寫相反,我當時還特別注意想說我橫縱軸應該是畫對的,結果最後改出來是錯的,老師檢討考卷時也有提到,讓我覺得很尷尬,畢竟那很基本,但是我在心裡告訴自己至少不是在考場上犯下這個錯誤,趕快修正過來,下次別犯同樣的錯就好。

★政府會計:
這科我在學校時都死背答案去考試,過沒多久就忘光光了。在上完老師的課後就有了改變,老師會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讓你了解政府會計的架構,而不會讓你與中會的分錄搞混,另外中間讓我們抄筆記的時候,會分享自己的經歷或者故事來鼓勵大家,讓我更加決心要考上公職。

這科準備方式是把老師上課的板書先抄在筆記本上,後面複習時再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分錄額外抄在白紙上,考前就看那幾張白紙以及總複習講義。

「作答方式」:(選擇題-申論題)一樣選擇題比較沒計算題,所以建議先把選擇題寫掉,再回過頭寫申論題。另外今年申論題考了許多分錄,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把所有公報的分錄記熟,相信這樣不論是申論或者選擇都能輕鬆應付了。

★會審法規:
老師在短短的上課時間,會很有架構的介紹相關的法條,讓你能將相關的法條串連起來。另外大推老師整理的彩色法條以及獨創的口訣,讓我能在考前迅速地複習。上完一輪老師的課後,我會把老師上課的筆記補充進去彩色法條,到考前就只要念彩色法條就好了。

考前我是重複看總複習講義的申論題(老師在裡面整理了很多整合許多法規的申論題)以及看彩色部分的法條(不是彩色的偶爾也要看一下,畢竟有可能出選擇或申論)。另外我沒有寫過歷屆申論題,因為我以為6月會有時間去寫歷屆試題,但完全沒有時間,最後就只有用看的,把歷屆申論題看過幾遍,就上場考試了。這個就給大家當個警惕,不要到6月都還沒寫歷屆試題,你會沒時間寫!!!!!

「作答方式」:(選擇題-申論題)選擇題基本上只要有把彩色法條讀熟,基本上都是秒殺,理所當然應該先寫選擇題;申論題的部分,像今年出的算蠻狠,直接叫你寫出第幾到第幾法條,我是把自己所知、覺得有關題目敘述的法條敘述寫進去(縱使我知道寫的法條不是題目規定範圍內的)最後也有拿了41分,不得不說老師這次給分很Nice!基本上平時就是多背彩色的法條,另外非彩色的也要大概能敘述出,這樣這科基本上就能拿高分了。

★國文:楊昕老師
「準備方式」:我有把正課以及總複習課程聽過一輪,但這科分數比重很低,所以我只有準備公文。公文的部分,我會把楊昕老師上課所說的重點(通用格式)抄到一張空白的公文紙上,並且拿近幾年的公文當作練習,考前一個禮拜就背那張筆記以及往年覺得不錯的考古題。

「作答方式」:(公文-選擇題-作文)先趁還沒忘公文格式時,把公文格式先寫完;選擇題跟作文就吃老本。

★三合一:
「準備方式」:
這科直接吃老本,畢竟都是選擇題,還可以用猜的,比起把時間投資在這科,不如拿去念專業科目。
「作答方式」:(英文-憲法-三合一)
考試時我會從英文開始寫,並且想辦法把閱讀題的分數全拿到,因為閱讀題往往答案都在文章中,縱使你不知道那幾個單字的涵意也可以從前後文句去推測。如果第一遍看不懂,就再多讀個幾遍,讀到最後基本上都可以找出答案。
當然前提是要前面憲法以及法學緒論的部分要寫很快(很熟或者跟我一樣靠直覺用猜的)。

「總結」

感謝鄭泓老師和盛華仁老師,在考前參加狂作題班及題庫班時,去問問題(縱使有些很基本)及作答方式時都很熱心的解答我的疑惑。也都會適時的給我鼓勵。最後要特別感謝的就是羅智成老師,上題庫班時雖然都沒私下去問過問題,老師卻在最後一堂課時跑來跟我聊天,問我讀的狀況如何、歷屆申論題有沒有寫之類的,最後他說他相信我一定能考高分,我當時心想:「我幾乎都沒花啥時間在念這科,還有我很討厭這科!!但老師相信我可以考高分,我一定可以的。」老師的這些話讓當時的我信心暴增,更有動力去念這科,最後我也拿到超乎我預期的分數,所以特別感謝老師當時願意花時間來鼓勵我。

準備國考過程可能很漫長、枯燥乏味,它就跟跑馬拉松一樣,比的不是你前面跑得多快,而是比誰意志力能撐完全程。我認為準備國考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態及意志力,考試方法及技巧的部分,請教老師們就可以從中模仿學習了,但心態跟意志力就是看個人造化,在考前崩掉的話會很慘。

「心態」

我其實一開始設定是考2次高考,因為我107普考及特考都離上榜很遙遠,但我身旁的朋友們都不斷告訴我當然要考1次就上榜,所以我還是在內心不斷地洗腦自己要1次就上榜,最後也成功地做到了;還有考完107特考以後,我當時以為應該離上榜不遠,但現實是差距超大,當時是蠻失落的,但轉個念一想,我107特考比起普考進步了10幾分,那我下次繼續加把勁,進步個15分就跟錄取分數差不多了,於是就收起失落的心情繼續聽課了。很多事情轉個念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就看你用怎樣的心態去看待他,如果當時我繼續崩潰的話,那我可能最後就不會上榜了。

「意志力」

考前一個月前時,我曾經一度讀到很崩潰,當時我是選擇直接挑ㄧ天把自己很久沒追的美劇直接追完整季以及跟朋友們出去玩一天,讓自己適當的放鬆,在休息後,讓我能充飽電外加罪惡感讓我有了滿滿的動力狂K書,所以適時地休息會讓你走得更遠,但自己也要斟酌休息日的長短,不然會適得其反。

【總結】

準備考試時千萬別妄自菲薄,要不斷地在內心告訴自己可以考上,縱使它很難達成,只要相信自己以及照著老師所說的方法念下去,上榜永遠不會是個夢。

最後特別感謝家人、老師們以及朋友們的鼓勵讓我最後成功地撐過這段馬拉松,順利地應屆上榜,非常感謝一路上幫我的人。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