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記帳士,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累積到最後的結果一定會讓自己滿意的,施敏(張曉芬),林辰芳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會計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施敏(張曉芬)當初會想去報考記帳士是因為是畢業門檻之一,加上想說如果順利在大二考上的話,就可以花更多時間準備多益考試,也可能是本身就比較懶的關係,覺得只靠學校老師的補充應該沒辦法應付記帳士的考試,所以偏向去補習班有老師可以把重點整理後交給我,然後我再針對重點去讀這樣,那我自己是報名高點的會計師跟記帳士。
選擇了面授課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個需要按照進度來讀書的人,若是選擇線上可能就會有想要拖延的心,但是高點的每位老師都把課程進度排的很剛好,回家就是複習上次的教學內容跟做後面的習題即可。

接下來就是關於我怎麼準備這五科的
國文:其實我沒有放太多心思在國文這科上面,所以等於是拿高職的實力去寫,那當然就是寫的二二六六(哭,考試前有去網路上查說一些作文常用佳句,每天背一句相信到考試時一定會有兩三句派上用場,然後我第一篇寫了兩面是20分,第二篇寫了三面是29分,不知道跟字數多寡有沒有關係,所以就僅供參考的部分

會計學概要:我蠻喜歡的是老師上課是不拖泥帶水但又把觀念講得很清楚,因為會計題目其實很多是高職就有的觀念,雖然說我把這次考試的重點都放在法規相關科目,但一有空還是會刷會計題目,遇到不懂的概念就會去網院重新複習,或是下次上課時等老師有空的時候提問,每次上課也都會考一張小考卷,所以題目真的做得很足,只要跟上進度就行了。

記帳士相關法規概要:這科對我來說最需把握住的,因為是背科所以不像其他考科需要計算,只要熟記跟做足題目拿個80以上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因為很緊張所以很多題目應該要注意到的小細節都互略掉了,有幾題錯的蠻冤枉的但還是有達到給自己的最低標準,在準備這科的時候,因為很多類似但不一樣的法條,所以我會用對照的方式去讀,假設在前面讀到記帳士之消極資格,我就會翻到經理人之消極資格那頁對照著看,一方面是告訴自己這個很像不要搞混,一方面是當這科被從頭到尾讀過一次,就表示這兩件消極資格都被看了兩次,可以加深印象,我覺得對我來說這個辦法蠻實用的,然後很常讀稅法讀到累了就會來看記商法。

稅務法規+稅申實務:這兩科可以說是要一起準備的,我很喜歡老師上課時是分開上,等於說先上完稅法再上稅申,因為一起上的話我的腦袋很可能教到最後一章節就忘記第一章在上什麼。老師會把上課內容統整成一整個架構,跟前後章節有關聯的、重要的也會一再提醒,老師上課都用一些很好記的口訣來幫助記憶,本來覺得背起來很困難的十類所得突然就記起來了,到現在想忘都忘不掉哈哈哈,老師對於解題也是很有耐心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導學生!
也有臉書社群可以讓大家課後有問題時上去詢問,稅法這次對我來說比寫以前的考古題都還難,加上還有很多需要小心注意的地方,然後太緊張就失分了,但是稅申完全在意料之外,很多觀念是老師在上課時一再提醒要注意跟搞懂的,所以就有好好地把分數拿下來。

我覺得記帳士不難準備,但是要跟著老師的腳步,像是一部分稅法跟記帳士相關法規都是屬於有記就有分的科目,所以題目都要扎扎實實的練習,基本上都從老師說的重點出,稅申跟會計則是要靠理解的方式,要真的了解其中的算法,所以平時就要開始做題目,遇到不會的就在下次上課時詢問老師,但是就一定要問到懂了為止,像在老師的臉書社群中,有問題時隨時可以在上面提問,裡面會有好心的同學跟老師親自解答。

讀書時間安排:
雖然記帳士是當時最重要的事,但是也不想因為補習就把學校課程丟在一邊,還好課都安排在六日,所以平時學校下課就會先做學校的作業跟讀段考內容,讀完了才會複習上周六日教的課程,那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除了國文之外的四科會在平日交叉讀,禮拜一三讀稅法會計、禮拜二四讀稅申跟記商法之類的,然後禮拜五就寫題目放鬆一下,這是我衝刺時的做法因為這樣才能確保我能印象深刻,雖然不是大家都適合啦哈哈,然後上完整個課程後的總複習,我就專注在讀總複習的講義,因為裡面都是考試的重點,在剩下的一個月裡我選擇把那幾本小講義盡量記起來,有空閒時間才去翻書看更詳細的內容。

最後我其實到考完都不覺得自己會考上,因為看到很多比我更認真用功的人,但是我覺得找到幾個目標一致,也願意跟你一起拚的人很重要,然後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有些人適合自學,有些人適合補習,但只要能達到想要的目標,所有方式都應該嘗試看看,很謝謝老師不厭其煩的回答我的問題,也很謝謝身邊的同學都一直拉著我去讀書。
其實只要每天都有讀到書寫到題目,即使只是十題或二十題也好,但累積到最後的結果一定會讓自己滿意的,尤其是考試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放輕鬆,不然很多題目的小陷阱就不會被發現,反而白白損失掉應該拿到的分數,加油。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