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中興會研所、中正會研所、東吳會研所,相信自己,跟著高點的腳步考取國立名校,鄭泓(鄭凱文),陳友心(賴柏錚),陳信佑 東海會計系,會計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鄭泓(鄭凱文)陳友心(賴柏錚)背景:
我是東海大學會計系的學生,在校成績並不算優異,很多時間都花在了打工和社團上面,所以會計的基礎並沒有很札實。後來在學長的建議下,選擇報名會研所的課程,以及認知到學歷及經歷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藉由考取國立研究所來爭取更好的學歷以及精進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能藉著就讀期間考取會計師執照,故決定報考研究所。

備考時程:
▲正課7-9月
暑假的課程非常密集,一週有五天都需要往返補習班,我的準備上是當天上完課程回家後,會稍微規劃讀書的進度,然後再隔天一定要複習完畢,我習慣在東海高點補習班的自習位置唸書,因為如果發現哪裡觀念不清楚也能利用補課時數來看VOD加強,接著下次上課前我會參加每次的小考來測驗實力,確認有沒有哪邊的觀念遺漏。至於中會及成會的準備上,一定要將架構釐清並且要跟上每次的進度;審計則要騰出時間來背誦及整理公報,不要偏重於某一科。
▲正課10-12月
這段時間補習班會陸續安排複習考及模擬考,所以要確認號自己的讀書計畫並且妥善準備,除了課本的習題要熟練外,我也開始整理各科的筆記,藉著這個過程可以挑出易忘的觀念及易錯的題型,然後特別標記起來,在下次的準備上會輕鬆很多,像是我在考研究所前只讀自己的筆記就直接上場。所以,學弟妹可以請教助教關於筆記的問題。
▲考前1-2月
這時是最後衝刺的期間,要開始大量練習考古題及縮小各科的複習範圍,藉著練習題目可以知道每間學校的出題方向,針對較常考的部分熟讀;至於縮小範圍是指不要再抱持著要唸完所有講義的心態,而是挑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章節並且搭配筆記來複習,盡量讓自己忘得最少,然後心態的調整也很重要,要靜下心來把握唸書的時候,只要有時間就還有進步的機會。

各科目準備方式及推薦老師:

  1. 中會(鄭泓老師):我在中會的準備上,無非每次上課後,隔天一定要將這次教的範圍複習完成,並且完成後面課本習題,然後搭配每次上課前的小考來檢視學習的成效,我覺得藉由小考能發現自己讀書時,哪裡有所遺漏回家趕快再補齊觀念。最重要的是我有勤作筆記的習慣,將每次上課的內容自己做整合吸收,有助於下次複習時的效率,所以很推薦大家可以詢問助教作筆記的問題。

  2. 成本與管理會計(林立老師):我在成會的準備上,也是每次上課後,隔天一定要複習當天上課的內容。另外在題目練習的部分,我建議不用急著一次寫完,當時我是先把老師上課的習題練熟,等到最後課程快結束時,進入第二輪的復習過程,這時我會依照當天的學習狀況,每天練習10題左右的題目,而且不分章節和順序,這樣比較能確定自己在每個章節上的觀念是否熟悉。這科的準備上,就是要大量的練習來培養手感,所以其實是三科中較好準備的部分,請大家要好好把握。另外,勤做筆記還有遇到問題時要主動詢問老師及助教也是很重要的。

  3. 審計(陳友心老師):我在審計的準備上,觀念的掌握是基本接著才是背誦。由於當時我的筆記本不是活頁式的,因此在抄筆記的過程常常無法掌握空間,後續要增補內容也沒有位置,所以做筆記上其實有點小失敗,故提供經驗給學弟妹作參考。在背誦上,我傾向多看和多唸,也會自己想口訣來幫助記憶,所以我建議學弟妹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想口訣來互相默背。另外,比起申論題的準備上,審計的選擇題一定要好好掌握,可以藉由多做考古題來熟練。

結論及經驗分享

我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決定考會研所,當時考慮到地理位置及師資環境,因此選擇了高點。這裡給有考慮補習的學弟妹一些建議,像我在大二下時只先提早準備了成管會一科,中會及審計則是我投入最多時間的科目,但我是第二年才第一次上課,就會很怕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補習班可以連續聽兩年的課程,我會建議可以在第一年先上中會及成會,第二年的準備上也會比較放心。

考研的過程時常會覺得無力,也會有想放棄的時候,因此更需要瞭解自己的初衷,畢竟都比別人辛苦了,所以要先給自己預設目標。另外,朋友的陪伴也是繼續努力的動力,如果考試遇到挫折或者讀得很累,開始想放縱自己,這時不要忘記互相督促、鼓勵。如果自己先停下來了,別人也不會等你,這時大家比的也就是毅力,撐到最後就會是贏家。

補充:今年很幸運地進到台大口試,所以跟學弟妹稍微分享一下。

往年口試都是四個個人關卡,有中文關、專業關和英文關,視面試教授的喜好遇到的情況會有所不同;而今年因為人數較多,改為三個個人關卡且均為中文關,所以每年狀況都會不一樣。另外,台大有設英文門檻,如果未達整體平均,不管會科在高分都會被刷掉,所以學弟妹要多留意。還有就算進口試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今年的主科成績60%,口試成績40%,因此還是要認真準備才不會有遺憾。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