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高考會計,感謝高點讓已畢業10年非本科生快速考上高考!,張政(張家瑋),羅智成(羅澤鈺),羅智成(羅澤鈺),鄭泓(鄭凱文),楊昕(楊哲宏),吳珮馨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畢 ,會計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張政(張家瑋)羅智成(羅澤鈺)羅智成(羅澤鈺)鄭泓(鄭凱文)楊昕(楊哲宏)因備考期間看了很多人的上榜文分享,許願自己考上後也要很用心的分享給其他人,希望可以幫助到跟我一樣成績沒有很好又非本科系的考生,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僅屬分享,內文冗長又白話,請多多包涵。

一、個人背景簡介
  從國中開始就是一個把online game看的比讀書重要的人,所以學校對我來說只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我在鄉下的某高中畢業,但因成績不好,所以一般大學考不上(學測滿級分75我考34級分,單科不是底標就是後標),後來隨便聽物理老師上課說護理系也不錯,沒有思考就選擇離家比較近的沙鹿某私立科大護理系(備取112名進校),讀了一年察覺沒什麼興趣所以曾經有想休學的念頭,但又不想浪費學費浪費時間,那個年代網路資訊也不夠充足,反正一眨眼就畢業了。

二、決定走向公職之路
  我的工作之路一直不斷的轉行再轉行,從連鎖藥妝店工作,離開藥妝店後又去保險公司當助理業務員,離開保險公司後去娛樂公司當行政人員,一待竟然待了4年,因為「錢普通事少離家近」讓我安然的渡過這4年,然因疫情關係面臨失業、加上又年邁30歲,我的履歷表掛上護理系又沒有第二專長的情況下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我就去就業服務中心尋求協助謀職,並配合勞動部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找到與中興大學配合的「職前訓練課程」,似乎察覺自己對初會有一點點興趣,報名了會計基礎養成班。

當時的我連借貸是什麼都不懂,初會課程約90小時及基礎成管會課程約49小時,所以很高興我終於有初會及成管會的一點點基礎了,上完課後興致勃勃的投了將近10間事務所履歷,但只有一間記帳士事務所願意找我面試也成功錄取,但實際報到後發覺工作型態似乎跟我想像中不太一樣,也不太能融入同事,後來我接到勞工局通知職務代理人的錄取通知,所以就辭去只做一個禮拜的事務所工作,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條路。

勞工局工作因僱用合約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政府機關的工作,我很興奮也很珍惜這段時間的工作經驗,跟同事相處也很融洽,閒聊時我詢問同事(科員):「請問你們都是班上第一名畢業的嗎?」,同事回應:「班上第一名不會來這裡上班,都去很厲害的公司上班了!」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從小就一直覺得成績要跟江直樹一樣厲害才會去考公務人員,釐清不是第一名也可以考公務人員後,我也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公務人員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工作,但以我的能力來說已經是很好且穩定的工作,對家人來說也是一個未來他們可以放心的工作。(其實我原本想報考勞工行政,去某某補習班(非高點補習班)試聽了勞工行政、人事行政、財稅行政、會計課程後才決定選會計,所以試聽真的很重要!

而補習班建議我不是本科系的所以從普考開始準備,但我得知計算成績的方式後,果斷的決定我一定要以準備高考為目標,因為專業科目占比80%,有自知之明國/英會拉低平均分數,後來也證明我普考沒有考上)

三、備考時間安排、心態調整
(一)補習班上課方式選擇
  因為我不是本科系,加上年紀較大關係我不想花太年在準備考試,所以自認補習費是一定要花的,告訴自己這是一種投資,報名補習班前上網看了網友的分享、以及上榜心得分享中提到的師資去選擇補習班,所以我評估以及試聽後選擇了高點,而在於面授/VOD/函授之間的選擇,我考量的點是1.節省交通時間2.我需要可以重複觀看3.隨時想上課、隨時想暫停都要很自由4.中部要有服務據點,雖然補習費會偏貴一點,但基於以上考量我還是選擇了函授課程,函授也有提供課程問題發問,只是我沒有使用過這個功能,因部分科目老師有額外提供管道可以讓同學發問,所以很謝謝這些老師。

(二)備考時間的安排
  我是全職考生,給自己設定停損點是2年,我在109年11月收到補習班課程開始上課,一直到110年10月高普考,備考時間將近一年,因疫情關係延後3個月的時候挺高興的,對我來說能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準備。我不會特別去規定自己一定要幾點起床或幾點睡覺,看自己的身體狀況跟精神,通常早上大約7~9點自然醒,晚上11點~凌晨1點睡覺,早上通常會安排上課或複習昨晚課後的習題練習,下午時間也是安排上課或寫課本習題,吃早/中/晚餐時盡量外帶回家裡,利用吃東西這個時間看些影片當作休息時間,考前3個月就不看影片改邊吃邊背會審法規的法條,一種日積月累的概念。
  另外我不會特別去排完全不讀書的休假日,因為已經是全職考生了,只有在覺得當下完全讀不下書的時候就會趕快去做自己想做的休閒活動,例如看電視、玩遊戲,通常不會超過2個小時,且自己要懂得什麼時候該收心。另外分享給長頭髮的女同學,吹頭髮的時間非常好利用來背審計公報或會審法規的法條。

@時間規劃部分:
11月~5月:我是函授,所以原則上都在上課,因為中會跟成管會結束時間比較後面,我不會特別規定自己哪一天一定要看什麼科目,也是都看心情選擇當天要上課的科目,因為課程在追進度,原則上我沒有什麼複習,因為昨天上完的課隔天可能就接著上了,不過後期3~5月因大部分的課上的差不多了只剩中會跟成管,此時就會讓自己2~3天一定要碰中會及成管會、財政每4~5天也要碰一下,審計/會審/政會則是平常瑣碎時間加減看一下。

6月~7月:已經公告疫情關係考試延期,這時才真正開始認真複習,因為已經不用再上課了,對我來說這個時候已經把前面東西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會針對自己忘記的部分再看一次課程當作複習,此時播放倍數是1.7倍或2倍,尤其是財政學聽張政老師再講一遍時有豁然開郎的感覺,中會也會針對比較難的章節再看一次。

8月~考前:因疫情延後,主要也是複習+背誦背科,到考前2個禮拜就不碰算科,全部都在看背科,加強短時間內的記憶。

(三)我的心態調整
  當我決定要全職考國考的時候,因為本來就不是讀書的料,家人一開始不看好,認為沒有工作加上若沒考上會浪費這些時間,但我的堅持並且告知家人停損點是2年,可能我的態度夠硬所以家人還是默默的接受這個事實了,考試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如果家人不能接受的時候應該要先去了解為什麼家人無法接受,是不是自己的態度問題?還是家人擔心的經濟問題?因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所以也不方便說太多,因我跟家人沒有住在一起,生活開銷也都是之前工作所存的錢,所以少了很多被嘮叨的機會,這塊只能考生自己去評估自己要開銷大還是要選擇跟家人好好溝通。

  另外,怠惰期如何渡過呢?我在剛開始收到課程時,會一直想要拼命的追課,畢竟我已經落後3個月了,這個階段我沒有任何的倦怠期,每天上課都排滿滿的,因為很期待點開的每一堂課,但是課程上完一輪後開始面臨要自己對著書本安靜讀一整天書的時候,就很常分心、覺得看書看不久就想休息、覺得書桌的擺設不適合讀書、各種怪東怪西替自己找理由跟藉口、或找家事做、玩個世紀帝國、出門買生活用品買文具、各種讓自己可以不讀書的方法都用盡了。

通常這個時候我的解決方法(自己成功率50%)就是幻想自己考上後家人很高興的樣貌、去看看一些上榜文/影片、看看FB(跟考試有關的社團)、高點的萬文老師FB也常常分享考上學員分享經歷,也可以問問自己想不想考上,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大家都在努力中,有些考生會選擇去運動,因為我本身就沒有運動習慣,其實只要自己可以適時的放鬆但也不能讓自己太鬆懈就可以了。

  這將近一年的時間中,常常會讀書讀到一半就想放棄、覺得自不量力,想著想著就會流眼淚,甚至想放棄考試直接隨便找個工作就好,看著身邊朋友都就業中且放假就有自己的時間,感覺很自由,反問自己為什麼要讀的這麼辛苦呢?回頭想想自己花的補習費、自己已經投入的時間、自己從來沒這麼認真想要好好為自己努力一次、想想如果考上之後未來的日子會是如何,就擦擦眼淚乖乖的拾起書本吧。

  曾經在YT看上榜心得分享影片無意間看到109年高考的上榜心得,我覺得影片內容對我很有幫助,內心也充滿佩服,她真是我的偶像!!我把她分享的成績單下載放到電腦桌面、印下來放在書桌前面,由於每個人對於能打動自己以及在意的「點」不同,但我想時間要花在刀口上且對自己有幫助的,之後我只要常常沒有讀書動力的時候,就會點開她的影片來看,當作替自己充電。

四、各科準備方法
【國文-楊昕老師】:時間關係我只看公文的課,老師在課堂上也有介紹考題趨勢,也會說明公文的格式要注意什麼、主旨可以怎麼寫…等等,講義後面的範例也很充足,我都有去看,主要是看老師這個題目主旨怎麼寫、辦法怎麼寫,公文的分數一定要把握好,最基本一定要背格式,其實公文的分數比我預期還要高,高考13分普考14分已經很滿意了。作文部分我剛開始就預留4頁篇幅最後才寫,雖然順序不影響分數,但還是盡可能照順序寫,我實際寫到第3頁就寫不下去了,第4頁空白那頁我會在第一行寫上「公文煩請見下頁」,因作文分數不高故就不多說明。而選擇題的成績高考10分其實我很滿意了,因為普考只有6分,從以前在學期間就是這樣,所以已經習慣了,故沒有特別去準備選擇題的部分。
作答順序:選擇題15~20分鐘含畫卡→公文20~30分鐘→作文至少要1小時以上

【三合一】:法緒跟憲法部分都是憑感覺寫的,如我的個人背景因素,成績不好所以英文看不懂就全部寫一樣答案,法緒、憲法考前一天有列印高點補習班的考前猜題,利用考前那30分鐘的休息時間看了一下猜題上面的詳解部分,好像有1題就有出到類似的。

【中會-鄭泓老師】:我只有那短短時間的初會初體驗,但幸好老師另有基礎課程可以奠定更好的初會基礎,而且計算機的使用方法也是在老師的課堂上才學會的,這對一個完全白紙的考生非常有幫助,老師也很用心的經營FB社團給同學發問及同學間也可以互相回答問題,我會去看每個同學所提問的問題,如果自己非常熟悉就會回答發問的同學,有一次透過回答同學問題老師順便提點我的觀念讓我觀念更好,如果發現同學所提問的問題有稍微觀念不清楚,就要趕快去看課本釐清觀念。

中會我只有上完課寫完課本的動手做做看以及老師的制霸(但也來不及寫完),但是老師的小考考卷我都有在上課進度完成後印下來自己寫,沒有特別去計算我這張考卷寫多久,每一題都盡量寫,成績落在30~60,另外也分享課本每題例題如果可以的話用白話的方式描述一下這個例題在考什麼重點,複習的時候會快很多。由於我非本科系需要較多的時間吸收,後來還來不及寫近五年歷屆試題就去考場上了,在考場上時間掌握不好,選擇題跟申論題都沒有寫完。考完高普考後繼續準備地特,我就印去年的地特試題加上模擬考場時間作答,在考地特的時候時間掌握就不錯。

我個人的作答順序是:先利用2~3分鐘看申論題在考什麼,會先做記號以便稍後作答,再去寫選擇題,選擇題只給自己一次機會,意思就是如果算出來沒有答案(可能過程哪裡寫錯)或需要思考太久的題目(題目太長或不熟悉)就會先跳過,選擇題做完一遍之後就會去做申論題,申論題寫完再回去把選擇題還沒作答或需要猜的寫上答案,這時候就差不多要敲鐘了。

【成管會-徐錦華老師】:一開始以為成管會應該不會太棘手,想不到課程越來越難,所以也花很多時間在吸收,徐媽在上課的教學方式是可以讓我聽懂的,幸好公式不多,圖也不多,但我有點太小看這科了,所以導致練習的時間不夠多、對題目不夠熟悉,以致在考場上時間拿捏不好,但有這次的經驗,我知道我的問題在於熟悉度不足,且成管分數沒把握容易落榜,或是讓名次退後好幾十名,老師課本後面的題目盡量全寫,至少近7年的題目都寫,因為我在考完後才發現106年有出過幾乎一樣的題目,但我沒有寫到那題且在考場上也因時間沒拿捏好慌了手腳,腦袋一片空白。

我的作答順序跟中會一樣,習慣先利用2~3分鐘看完申論題在考什麼以及順便做記號,再寫選擇題,而選擇題要算的很快不太能猶豫,否則申論題時間會不夠寫,故需要訓練作答的速度,也就是題目熟悉度,在考完高考後,我努力的練習選擇題,在地特的時候還能去上個廁所再回來寫,時間又綽綽有餘,故熟練度真的很重要。

【審計-羅智成老師】:傳聞中猜題很準的老師,是真的很準耶!看到高考考卷的時候嚇到,74公報出題方式跟課堂上老師說學者會怎麼出題,還在黑板上邊描述邊畫格子,考出來還真的是這樣,而申論第一題全拿25分,也是老師上課提到一字不漏+高普考最愛的題目,寫的當下心裡一直謝謝老師。

之前看其他上榜心得時看到有一位考生把申論題整理出來打在一張A4紙,每號公報約1~2張A4紙,我也是用這種方式在背,因為公報本太厚了,考前要翻閱不方便,所以考前我就拿著我自己整理的部分狂背,我只背老師說要一字不漏+高普考最愛的題目,會特別去看48號公報以後的公報內容,只是翻閱想去大概理解一下這公報在說什麼,但沒有去背它。

另外老師上課說讀書是有「次數」問題的,我很相信這件事情,因我也是次數很多但時間很少的方式來背公報(備考時間安排那段有提到都是利用瑣碎時間來背)。選擇題我只有練習老師發的題目本且聽老師的話從普考開始寫、再來是高考、最後才是CPA,從分數30分練習寫到考前可以到40多分,選項寫錯就會去找我到底是錯在哪裡。我在考場上的作答方式是先寫申論題,最後再寫選擇題,申論題要掰的部分會排在選擇題做完後才開始掰,這樣時間比較好掌握。

【政會-高點政會老師】:政會我只有背科目+公報比較可能考申論題的地方,至於特種公務我是完全放生,因為很常考分錄,而且考題都指定要寫四級會計科目,所以科目一定要背熟,我很容易把三級科目跟四級科目搞混。

另外我有去印主計處的範例,刪除答案部分試著自己練習寫分錄,這科很容易跟中會搞混,不知道怎麼搞的我竟然忘記現金不能直接寫現金。想要特別分享上老師的課有個優點,會莫名其妙的很想要趕快考上當公務人員,因為老師會一直分享當公務人員有多好,講到很吸引你一定要考上,老師也有留自己的email讓同學可以問問題。另推薦老師的總複習講義,精華中的精華,考試當天我只帶著這本,而且會特別用標籤標計考前必翻的地方。

【會審法規-高點會法老師】:老師的彩色法條幫我抓住必背重點,紫色、藍色一定要背,我除了紫色藍色外,也有另外去看近年有修法的,但沒有考出來,反而在地特的時候考出來。這科選擇題的分數比較好拿分,盡量要有40分以上,平常練習的選擇題,因為都是考法條居多,有錯的時候我就會拿法條本,在該條號的框框內註記哪裡錯,這次高考錯很多「得」跟「應」,所以題目跟選項都要看清楚。老師也有開立LINE群組可以給同學問問題,上課方式也挺幽默的(也有可能是我笑點比較低),另外也謝謝老師提供的口訣,真的好背很多。
我的作答順序是:申論題→選擇題→需要加減寫、加減掰的申論題

【財政-張政老師】:之前在看上榜心得時,大部分會計系同學都提到對財政學比較不熟悉,但因我不是會計系的學生,所以在所有函授課程中我先上的第一堂課就是財政學的基礎課,不過也是真的完全看不懂!光基礎課程我就上了3遍了,不過這3次的時間是錯開的,正課的部分也是上了3次,上完第1次,發覺聽不懂這是什麼東西,隔天就倒帶回去再聽一次一樣的,覺得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我決定先全部聽完一輪,大概懂財政學的邏輯架構,隔一段時間再看第2次時就會發現好像可以稍微理解老師在說什麼,再隔一段時間聽第3次,就覺得老師其實講的很清楚!!這時候做選擇題大概可以對8成。

申論題的部分我在考前看109年高考榜首分享,每天練習寫申論題1題,但我沒有每天寫,我大概4~5天寫一題,也是這個時候才發現用眼睛看的懂不是真的懂,面對空白答案紙的時候才發覺有點難下筆,所以申論題一定要練習、自己寫過一遍,至少常常出現的大題目一定要練習到(不要像我一樣沒有拿到分數),而考前可以再把這些練習的題目集中一起,考試當天拿出來當作複習。另外我也有印老師整理的考前重點提醒,覺得這是重點中的重點,必讀。

這次申論題最後一題考一般均衡分析,當下的我忘記圖形上的軸是代表什麼,耗費很多時間在想,後來因為時間關係就決定不寫了,但事後回想起來,雖然沒有畫圖但我可以寫文字描述的呀!!有時候在考場上容易緊張變有點呆呆的,曾經在哪裡聽說不要把第一次的考場經驗拿來考高普考,但我就是如此,有了一次經驗趕快提醒同學,如果有其他考試可以練筆、累積考場經驗一定要去,我在考完高普考後,再接著考地特時,就完全不緊張了。

五、考場經驗分享及結語
  考前3天除了注意自己的飲食之外,一定要調整自己的作息,有上鄭泓老師的課就會知道老師是怎麼建議的,我大約考前3~4個禮拜就慢慢調整讓我的作息跟考試時差不多,在考試前一週10點多就睡覺,不過還是因為太緊張了所以考前整夜幾乎都失眠,但我仍然讓自己7點就到考場,通常都是第一個到班上的,此時會開始複習待會要考的科目,但還是要看個人狀況,有些人是半夜背書效果較好,而我是早上~考前記憶較好。

中場下課休息時間如果不是很急先不要去上廁所,此時廁所最多人,我大概會等下課後20分鐘左右時間再去廁所都不用排隊,可以掌握好下課看書的時間,另外建議不要去查剛剛考完科目的答案,應該要好好把握接下來的考科才對。而中午吃飯時間我看很多考生都自己帶食物去吃,一來可以節省購餐時間、二來如果考場在高樓層時電梯要等很久,因我本身怕肚子餓所以都訂考場便當(我會提早交卷可以提早領便當就不用排隊也不用等電梯,可以把握好看書的時間),便當不是網路上流傳的難吃,但就是普通的便當可以填飽肚子就好,血糖低的時候大腦是無法思考的,吃飯的時候我很專心的趕快吃一吃,如果邊看書邊吃反而會耗更多時間,吃完中餐若覺得當天精神狀況不佳可以小憩一下,但不要睡到下午第一節考試打鐘,要提早至少15分鐘起來,上個廁所以及快速複習。

  國考的路真的很辛苦,但一定要堅持到最後,身邊考上的朋友曾經說過,考試的過程當中先不要去預設自己的成績怎樣,努力去考就對了,通常不會預料自己上榜的時候常常就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感謝高點補習班讓我從一個已畢業10年、私立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全職準備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順利考上高考。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