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高考會計<br>109普考會計,早早立定志向準備公職,一年一榜輕鬆寫意。,鄭泓(鄭凱文),徐錦華(黃美玲),施敏(張曉芬),張政(張家瑋),王肇基(王國枝),黃奕榤 雲科會計系,會計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鄭泓(鄭凱文)徐錦華(黃美玲)施敏(張曉芬)張政(張家瑋)王肇基(王國枝)背景:國立科大會計系應屆畢業
一、前言
因為公職生活穩定,決定報名高普考,也覺得自己夠自律,加上不喜歡浪費許多時間在車程上,所以從一開始就決定以網路學院的上課方式為主。選擇補習班是因高點離租屋處夠近,加上高點老師的評價一致很高,就沒有任何猶豫了。

二、準備方式
我將我的準備方式分為以下六個準備階段
第一階段(大二上到二升三的暑假)
這個階段因為距離考試還非常久,屬於可以慢慢扎根的階段,在這時我跟了補習班的中會跟成管會,在這年,我把補習班講義的每個習題都做到非常熟,加上加購的題庫書,這時期基本上可以說把中會跟成管讀到最極致的時期(畢竟也就是只要好好顧好兩科而已),從這階段後到考試前其實只能控制中會跟成管的退化程度而已。
第二階段(大三上)
這個階段因為開始設下第一個短期目標:109普考。因此開始進行有規劃式的讀書方式。
補習班的跟課進度:
共同科目:憲法、法學緒論。
專業科目:審計學、政府會計、會審法規、財政學
雖然跟課進度是如此,但主要重點還是放在審計學跟政府會計;會審法規跟課的用意是用來輔助政府會計的學習,財政學跟課的用意就是單純預熱,因此我的跟課順序是把財政跟會審法放前面(至少有本錢忘),後半段開始上審計學跟政會,至於憲法跟法學緒論就是放在專業科目的中間,當調劑身心用的。
第三階段(大三下)
這個階段因為課程已經跟到了一個段落了,基本上就是開始收尾複習準備普考,由於此時配合會計法29條修正,政府會計也面臨一個小幅度的調整,感謝高點羅威老師還增加了政會講座,幫忙彙整資訊。
第四階段(大四上)
趁著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再次跟了一次張政老師的財政學,用了較系統性的方式做了筆記,也把所有的財政圖形完整的畫了一次(關於財政的準備方式後續再行說明)。由於到此階段時,所有科目都已經跟了一輪,這時的上課其實對我來說已經完全是複習,各科的準備負擔都不至於太大。
跟課進度:全部
第五階段(大四下)
由於課程都已跟課完成,就維持每個科目每週一份考卷的進度一路準備到考前,這時其實就是完全在等考試。
第六階段(110年6月底到考前)
六月底宣布高考延期至國慶假期對我來說的確是最煎熬的時期,而七月初我也因為到了普考的單位報到開始工作,過起了短短幾個月的兼職考生時期,這時候的準備方式就是下班時將會審法、政府會計及審計這種背科背好,每天畫一張財政圖形,中會、成管就是每週一份考卷維持熟悉度即可,此外,財政、審計跟會審法的考古題不能偏廢,我的習慣是每天中午吃飯固定寫兩份考古題(完成選擇題即可)。

三、推薦師資
中會:鄭泓
鄭泓老師的課程我跟了兩次,第一次老師是使用11回講義加上3回講座補充講義的方式,雖然數量很龐大但也讓我打下很好的基礎,加上制霸的配合更是無敵!第二次老師是整理成上下兩冊課本的方式,對我來說更是受用,不僅減少了帶很多課本出門的困擾,內容更是精華,句句是重點。
成管:高點成會老師
徐媽的課程很重理解,但只要懂過一次完全不用再練習,可謂所向無敵,成管雖然是需要扎根的科目,但我認為CP值特高,配合上徐媽的腳步,完全不用擔心。
政會:羅威
因應會計法29條刪除固定項目開始不分帳,政府會計公報與普通公務單位會計制度之一致規定亦有一定程度的更改,羅威老師在我第一年跟課時還特地做了專題講座,將資訊整理得很清楚,跟著羅威老師的腳步,政會肯定十拿九穩。
財政:張政
張政老師的財政我跟了兩輪,第一次跟課我就是完全不做任何筆記,只把課程聽過,課程也不求懂,至少先接觸過財政,先知道財政的架構。第二次跟課時我就跟著張政老師的腳步,每個圖一張一張的畫,張政老師的方式決不讓你死背,可以讓你懂所有的圖形,因為張政老師的教導,我不僅不討厭財政,更把財政當作是其他科目讀累時補充體力的調解劑。
財政:施敏
施敏老師的財政我是在高考前半年時跟課的,施敏老師的財政學像是考前的大補丸,將各式各樣的考題都容納在課本與課程中,完全不需怕漏接考題。
憲法:王肇基
很多人認為共通科目是不重要的,但我認為憲法是一科完全可以把握的科目,跟著肇基老師的腳步將筆記做好做滿,憲法架構就完全在腦袋中,拿高分肯定不是難事!

三、心得與考試建議
把握財政學
許多高考會計的考生會很恐懼財政學,甚至網路上還流傳許多各式各樣的破解方式,例如不畫圖等等,但我認為,財政學是一科很好掌握的科目,一開始我也認為財政學很難,但張政老師的帶領真的會先讓你不恐懼財政,加上多練習,財政真的不難,我的準備心法如下:
1. 畫圖真的要練習,不能靠看的,要動手。
2. 畫圖不是記圖形,要真的理解,此外,縱軸橫軸真要記得標。
3. 可以試著整理一份樹狀圖,整合式的理解更好懂。
科目高分的關鍵在於次數,不在單次的快速理解
很多科目看似很難,但其實是因為還沒看到全貌,我建議可以先把所有課程先跟一次,就算一知半解也沒關係,很多時候沒懂是因為全貌在後面,審計學也是如此,前半段學了很多工具但都湊不起來,直到後半段開始八大循環後才會串起來,與其前面死背工具不知應用,不如先把課程全部跟完一輪後發現不足再回去重聽,不僅不會痛苦,更知道哪裡需要補強。
對於普考生的勸戒:共通科目要把握
建議以普考為目標的考生,因為考試權重的關係,其實共通科目是要準備的,不要只是準備公文,憲法、法學緒論其實要把握!
憲法:
憲法準備的最大的難度是,不斷新增的大法官釋字,以現在已經出到800多號的釋字只出15題選擇題看似不划算,其實不然,每天花一點零散的時間,憲法是很容易考好的。我每天會使用科目間穿插的15到20分鐘的時間,看看釋字當作休閒。當然,看釋字前,打好憲法的基本功還是重要的,讀釋字時,我不會看整篇的字眼,只要針對爭點在哪邊看完,之後想像自己是大法官,以我的立場,我會認為合憲還是違憲,再往下看答案,如果跟自己想的一樣,就可以看下一號,如果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先看看大法官的想法是什麼,再做個記號,考前就是把這些記號翻過,其實就很足夠了。
此外,基本國策其實是考試的重點,很多考生會把基本國策跳過,而錯失得分的機會,其實基本國策很好懂,沒有跳過的理由。
法學緒論:
這科的內容實在太寬,但不至於有放棄的理由,建議可以把補習班的課程跟過一次,然後翻過一次法學總論,培養一點法感,猜題時就至少容易猜中。
最後的建議:不要輕易嘗試當兼職考生的滋味

因為高考延期的關係,我當了三個多月的兼職考生,三個月以來,我其實可以漸漸感覺到自己解題的能力在下降,以前有整天的時間慢慢翻書,變成只能在中午吃飯時順便寫寫題目,不僅消化不良,其實也在消磨意志,我真心建議各位還在考試的朋友們,如果想考就努力點一次考上,一邊讀書一邊考試不僅辛苦,可能還事倍功半。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