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高考會計、普考會計,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失敗多次轉考科也能高普雙榜考取!,鄭泓(鄭凱文),陳友心(賴柏錚),羅智成(羅澤鈺),蔡忠憲 台大政治,會計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鄭泓(鄭凱文)陳友心(賴柏錚)羅智成(羅澤鈺)畢業那年跑去考第一次國考:一般行政四等,幾乎沒有準備就去裸考,想當然不會上;畢業後直接去當兵,抽到了替代役,分到了北檢跟檢察事務官們相處了快一年,期間也被鼓勵可以往這個方向走,於是畢業之後跑去補習全職準備,花了不少錢補了律師司法官的日間班,但總覺得自己越讀越沒興趣,又被一堆外在誘惑影響,隔年果不其然連一試都沒通過。
在家人的建議下,轉換跑道改考法律廉政,並且邊兼職準備以應付生活費,重新補了一次習,本來以為上過律師司法官,這科應該不難準備,但我還是失敗了,這次還連續考不上兩次!原因很多,但現在回想,不外乎是自己太混+社會學完全的不理解,這次連續的失敗,家人也覺得或許你不適合國考,還是去上班吧!剛好原本兼職的地方有機會轉為正職,於是放棄了國考這條路!

轉機點是在108年4月左右,跟職場那邊有些不愉快,最後離開了工作;這時候的我已經年近30,不再是有藉口可以揮灑青春的年齡了,可是讀政治系的我,沒有興趣從政,那我還能做什麼?想了好多種不同的退路,決心這次不再徬徨,我這次要考公務人員,而且不給自己第二次機會,目標是109年的高普考,一定要考上!
要考哪科呢?
要回去老本行一般行政嗎?不,我想不擅長背書的我,也一定只是淪為砲灰;那要再重來一次法律廉政嗎?社會學我還是找不到訣竅,法科也沒有特別優秀;於是我在茫茫資訊海中搜尋,評估各種可能的職系出路以及錄取率,最後我選擇了會計。
為什麼選擇會計呢?
1.會計錄取率高,每年釋出的職缺也多
2.高中我是念理組的,對於計算類的科目並不排斥
3.媽媽從事記帳相關工作,聽過工作類型後覺得可以
可是最大的問題點在我根本沒有會計的任何相關基礎,於是我又回到了補習班,看了半天決定了高點高考會計全修班,開始了我這段神奇的旅程!

<各科準備及推薦師資>
※國文:66(作文36/公文14/測16)
這科想來大家的準備方式應該都相去不遠,測驗不特別準備、作文背一些名言佳句、公文則是考前一兩天聽楊昕老師的總複習,把公文口訣再背一遍就上場考試。公文基本上格式寫對,上下行文分清楚,最少都會有10分,但如果想再拿更多分,說明跟辦法就必須寫得好才會高分;作文就看天吃飯,考過這麼多次考試,對於作文的評分標準始終是個謎...

※三合一:50
英文基本上我都裸考,但這次高考英文考得特別生,以往我英文都可以拿到6-7成左右的分數,這次高考英文我只對了3題,是我三合一只拿50分的主因;法緒範圍也非常大,由於高考專業科目比重較重,不太建議花太多時間在這一科,基本上以練習考古題為主;不過有幾個法律考前可以翻一下,像是全民健康保險法蠻常考的。憲法則是三合一裡面投報率最高的一科,基本就是把本文跟增修條文翻熟,重要的大法官解釋大概要知道什麼時候違憲,這號解釋大概涉及到什麼權利,這科雖然我是上王肇基老師的課,但我比較推宣律的,講法比較適合我(因為之前補律師司法官的時候有上過他的課,他的上課速度跟模式比較喜歡),王肇基老師速度通常都會偏快,對於無法律基礎的人來說會吃力一些!

※中級會計學:42(申22測20) (推薦老師:鄭泓)(推薦加強:狂作題班)
這科大概會是相關類科裡面最大魔王的考科,不僅內容多,範圍也大,所以非常難準備。這科我是先上陳世華老師的課。為了提升會計基礎,其實我剛報名的時候就跑去買林蕙真老師的會計學新論教科書來看,一開始我甚至連借貸法則在幹嘛都搞得不清不楚,現在回想當時的過程,我都在想我當時到底怎麼撐過來的...。
陳世華老師的教法比較建議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再上,因為他的解說模式無基礎的同學很容易就陷入一片混亂,但其實他的上法有一定的條理,我之後再回去旁聽他的第二輪課程的時候,發現其實老師教得很不錯,只是礙於我第一輪課程時就是個會計白癡,大概是聽懂1成聽不懂9成的狀態,當時心想這樣不行,這科要是這樣子會直接死去。
於是我又去旁聽了鄭泓老師的課程,他可以把很難的課本講義文字解釋得非常白話,讓完全沒有基礎的我都能夠聽懂,雖然有人會批評他說上課就是在應付考試,但我覺得有哪個老師不是教你應付考試呢?我覺得重點是這個老師能不能讓你聽懂,進而激發出你對於這個領域的興趣,我想泓泓就是有辦法做到這種事的老師。
另外泓泓每堂課都會小考,我其實第一堂課聽到每堂課都要小考非常驚訝,連補習班都要來每堂小考,是什麼硬課嗎?但是我硬逼自己不論這張考卷寫得順不順,每次都一定要把小考卷交出去給助教改。我覺得不要小看這個小動作,因為我看好多同學都選擇不交考卷,可是當你無法直視你自己的弱點時,你永遠都會在原地踏步;只有願意直視自己弱點的人,才會更加進步。我一開始的小考成績實在慘不忍睹,30/40/50之類的都有,可是隨著硬逼自己念書去應付小考,慢慢的可以理解這個科目在做些什麼,直到升到60/70,甚至是被老師唸到名字的時候(小考成績70以上老師會唱名),就會漸漸有實感自己在慢慢地變強,這對建立信心是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科我另外一個最大的決定就是報名狂作題班,狂作題班就是平日白天考試,假日晚上老師帶著刷題,而且速度非常快,平日的考試可以逼自己把該範圍複習一次,然後訓練寫題目的速度;假日的上課老師會迅速的提點重點,還會教一些很有用的解題方法,隨著將近兩個月緊密的練習,我對於這科越來越有信心,刷題也漸漸的得心應手,雖然我最後還是沒有考好(這次高考計算第二題明明我答案應該是對的,可是只拿到5分而已,不然本來預估應該是有60的)

※會計審計法規:64(申28測36)
這科雖然只有高考才有,但算是相對投報率比較高的考科,出題範圍僅限預算、會計、決算、審計四法(以及細則),也就是很會背的人,只要把這些法條通通背下來,拿個80以上應該非常輕鬆;但我本身不太擅長背誦,所以這科我只希望讓他不成為拉低平均的科目就行了,這科上課的老師都很推,尤其是彩色法條,讓我可以在有限的記憶力底下進行最重要的背誦。
選擇題的部分,我是先把法條先通通熟讀過一遍,接著開始做考古題,利用阿摩做完考古題以後檢討,把錯誤或忘記的條文用不同的顏色畫記,隨著考古題的分數增加,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哪個條文常忘,那考前就要特別注意。
申論題的部分就是把彩色法條最重要的開始背,至於背到哪色就看自己的能力,但藍色以上的是千萬不能遺忘的條文,雖然這次考試第二題我就是條文沒背熟以致於分數被扣不少...對於自己的背誦能力很有自信的話,千要不要放過這科,因為會是你的拉分科目。

※財政學:73(申37測36)(推薦老師:張政/施敏)
這科對於會計類科的考生來說算是比較害怕的一科,因為這科其實要有一點經濟學的底子再來學習會更好,雖然我大學有憑著興趣去經濟系修了經濟學原理及個總經,但還是因為畢業多年基本忘光,所以我就當作我什麼都沒學過來學習這科。
所以我後來自費去視訊補了一些施敏老師的課,施敏老師的上課架構非常清楚,也會提綱挈領的帶大家把這個章節的架構架起來,另外她會帶不少的計算題,雖然財政學計算題比較少出現,但可以讓大家更理解觀念的運作模式我覺得很好。這科內容前半部分算是比較好拿分的,也比較容易,所以這科想拿高分的話,從租稅概論的單元開始就得觀念非常清楚。基本上要自己多畫圖、多推導過程才會比較容易記憶,雖然今年考得比較簡單,但我選擇題其實沒有把握很好才拿36分。
剛好今年的申論題兩題都是比較有印象的範圍,我也盡量寫出了一些該提出的點,意外讓這科目成為拉分科目。這次的總複習剛好配到張政老師的課,我覺得他的架構非常清楚,論述條理分明,雖然正課沒聽他的課程導致總複習有些部分我有些不知所措,有點不清楚在講什麼,但如果是他的正課我個人還蠻推薦一試的,至少總複習聽起來的感覺可以感受到老師的誠懇認真。

※成本與管理會計:94(申48測46)
想上榜的人這科是絕對不能成為累贅的科目,想名次好的人這科最好不能低於85,我爬了很多上榜文,成會絕對是上榜的關鍵,如果其他科不是特別強,就要想辦法把成會衝到85以上,成會相較於中會或是政會,每年出題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落差,所以要先想辦法把每個單元的概念都搞懂,之後就是大量練習考古題增加解題的手感,我考前自己有作重點筆記,把每個單元重要的公式都抓出來考前狂看,也剛好今年非常幸運,都考到比較擅長的部份,因為考前我做考古題的時候大體都會落在70-85之間,所以考完對完答案高考超過90非常振奮!
如果可以的話,這科我推薦函授,因為可以多次播放。雖然上面授也可以感受到老師的魅力跟行雲流水的解題,但有些關鍵語句你當下可能無法體會,可是就像以前有上榜考生說的,其實老師每句話都是重點,有其意義在。這科沒有捷徑,靠著扎實的觀念以及努力練習,高普考歷年來的考古題都不會太難,這科將會是你的上榜依靠。

※審計學:54(申22測32)(推薦老師:羅智成)
審計學算是比較死板的科目,不論申論或選擇題幾乎都是出自公報文字,也就是這科高分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把公報背得一字不漏,但羅智成老師有辦法幫你把基礎架構建立的非常扎實,而且又用圖像記憶來洗腦你,讓你可以把一些很難理解、很像天書的公報記住,不過因為羅智成老師的課太早上了,所以後期我對於選擇的手感就有點喪失掉。當時還在跟課的時候跑去考108的四等地特,選擇題根據老師的那些口訣就可以輕鬆拿30分以上,理論上把老師的筆記都看熟,這科選擇拿40分應該不難。
申論題部分真的就沒得談,老師已經把公報範圍縮減到比較少的部分,所以老師說應該一字不漏的就乖乖背起來吧!我就是因為不擅長背誦,所以這科對我來說就是盡量力保不要太難看就行了,雖然考出來還是不太好看啦...這科的申論題作答要寫出公報用語,這才是改題老師想看的,就像老師說的,不要跟出題老師作對。另外不得不說老師總複習的猜題真的準,雖然我真的沒有辦法背那麼多!

※政府會計:60(申20測40)(推薦加強:題庫班)
政府會計恰逢今年遇到大改,所以我雖然有先上高點政會老師的課,但第一輪我其實是聽的懵懵懂懂,畢竟舊政會的運作模式沒有商會這麼直覺,當時去考108四等地特的時候,我拿到考卷是完全看不懂在考什麼,於是考20分。後來去上了陳友心老師的課,老師把舊政會跟新政會之間的差異比較得非常清楚,讓我能夠把之前第一輪中卡很久的概念融會貫通,不過老師上課時板書有時候比較凌亂,因此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消化,這科基本上把老師上課的筆記看熟,上課舉的例題跟計算題要自己想過一遍,分錄題要寫得出來,選擇題問題就不會太大。
建議只要把普通公務的部分看熟就好,特種公務部分非常繁複也不容易記憶,尤其剛導入新政會的當下,有很多新舊比較可以考,不用太擔心會考很多特種公務。今年高考出題老師不知道是根本沒在看還是怎樣,連舊公報的考題都跑出來了...
申論題部分,需要把觀念公報跟準則公報都記熟,建議可以參考老師給出的架構來背誦,不過今年第一題我照著老師給的答案寫出了四個沖銷情況,只拿了11分而已,不知道閱卷老師想要我多寫些什麼;第二題就是我自己公報沒有背到很熟,所以分數並不高,但我盡量把選擇題衝高,所以這科分數就勉強及格。
這科我有另外購買陳友心老師的題庫班函授,老師在題庫班會帶著大家刷題目,並且會講解選擇題的解題技巧,會想要加選是因為我考量今年新政會,題目可能會不知道如何改寫,透過老師的帶領讓我更加能夠把原本內容融會貫通,也因此可以靠選擇題把分數拉到不會失分太多的水平。
<考前衝刺>
基本上到全部課程完之前都以跟課為主,記得要定期複習!其實在去年底之前都沒有很認真,直到考完地特後,深刻感受到再這樣下去只會再度失敗,已經不想再讓自己得過且過,於是就開始了努力的生活。
五月開始各科會陸續總複習,而且也是最後衝刺的時候,我一天基本上會分成三個區塊來複習,其中一科是中會,中會真的要每天算個幾題,不然只要一放,手感會快速冷卻,於是我考前就狂刷制霸跟狂作題班,接著通常會接背科(例如會審法規、審計學),然後如果有時間的話會稍微算一下成會,或是翻一下財政。六月等到所有總複習都切課之後,就開始以練習考古題為主,我直接買了阿摩學習包一個月,可以無限練習題目跟無限看詳解,每天一定會先寫一份會審法規,然後把錯誤的部分做筆記到彩色法條上,其他科就建議以2-3天一個循環來練習考古題。最後我大概每一科都會做了5-10年不等(政會因為有新舊的關係,我只有把陳友心老師的筆記看熟跟做題庫班講義後面的考題)
我不是一個能一次認真很久的人,所以最後一個月一天的念書時間大概是8小時多一點,但我沒有讓自己完全都在念書,一次大概就一小時~一個半小時稍微休息一下,會稍微玩一下遊戲或是走動讓自己放鬆。我認為只要能夠自制,其實遊戲、追劇那些可以不用完全禁掉,除非你認為自己沒有自制力,那就勇敢地禁吧,考上最重要!

<感想>
這邊要非常感謝我的媽媽,雖然很常嘮叨或是念我說怎麼不趕快念書,但還是願意在我前面考失敗這麼多次後又給了我一次機會,這次考上算是報答她一直以來的辛苦;感謝補習班裡的老師,尤其是鄭泓老師跟陳友心老師,願意常常解決我不少問題,不管是進階問題還是基礎問題,總是能指出我的觀點錯誤,雖然有時候我問的問題真的讓人有點傻眼,但還是可以得到很滿意的答案;感謝中會社團的薰陶,其實我沒有那麼厲害,有些解答還是我自己去吸收消化後才可以得出答案,希望我有幫助到那些發問的同學。

一年多前如果有些人知道我要去考會計,可能會把這件事當成一場笑話;但一年後我用結果告訴這些人,這不是笑話,我把它變成了現實。雖然不是每個考生都能像我這麼幸運可以一年就考上,但我始終相信機會是留給隨時準備好的那個人,我失敗這麼多次都還能考上,你們絕對也可以,而當自己內心放棄的時候,我想一切都結束了。
少年阿,要胸懷大志(By William Smith Clark)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