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高考經建行政、普考經建行政,把握住最有興趣的考科,私校生應屆研所+高普三榜!,蔡經緯(蔡培榮),彭芷榆 東吳經濟,公職就業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蔡經緯(蔡培榮)我是本科系的私立應屆畢業生,在大三上決定補公職並開始向補習班諮詢,在大三下五月正式開始面授補習,到了10月考試前大約準備了一年半左右。大四一整年修最低學分,求過就好,把大多時間放在念書準備。
在準備期間,被家人苦口婆心拜託去考考看研究所(怕我國考落榜吧!),所以在寒假那段時間用補公職的內容去考取相關系所,最後上了某國立師範,現在正在就學中。
《成績》
高考
國文 申46+測16 =總62
國經 總36
法緒 總58
貨銀 總61
公經 總90
經濟學 申44+測42= 86
商法 總33
統計 總81
總成績63.60 (錄取標準:57.23)

普考
國文 申40+測8 =總48
貨銀 總53
國經 總38
法緒 總56
統計 總81
經濟學 總84
總成績60.00(錄取標準:56.5)

《各科準備狀況》
一、共同科目
公文跟板上大家差不多,考前一周開始提醒自己隨手翻翻,練個兩次而已,反正寫最差跟寫最好真的沒差幾分,不用放在心上,字好看點讓閱卷老師看得舒服可能比較有用,普考甚至當天早點到試場,才把公文格式拿出來翻翻,我高考普考格式都有點錯誤(漏寫了些什麼),都只拿10分。

法緒、憲法曾經想做考古題做準備,發現寫了幾年每題都不太一樣,難保練了還是看到全新沒看過的考題,索性放棄,真的是佛系在寫這份考卷,甚至差點考到睡著,一個題目一兩行,但真的不是看法的料,看很多遍都看不懂。成績就考跟普通裸考的人差不多,如果有高一點可能是靠英文老本,但說實話,英文單字很多都看不懂,也真的建議大家不用花太多時間。

二、國際經濟學
高考36、普考38,這科是我第一輪準備的時候花最多時間的,考這樣有點點丟臉,不過聽說身邊上榜朋友一樣都考不高,也大概是這個分數,讓我不禁懷疑不是我的問題哈哈哈。國經是授課起來我覺得最吃力的,圖形、模型,分析前要會的工具都比其他相關經濟考科難很多,這件事在第一堂課老師也有給我們打強心針,並不好學,但是考題不會太難。開始準備的同學可能也能發現,考題大同小異,記起申論寫法,多練習幾次,拿給老師改都是不錯的準備方式,這科一定要真的弄懂題目,不然在考試的時候容易不知道要用哪個模型、哪個理論,變成亂答一通。題目不會講明要用什麼作答,要自己分析,看到關鍵字就要知道在問什麼。貼心提醒很多東西老師會教,但是不會考,可能只是帶到重頭戲前的工具而已,不需要鑽牛角尖,漏掉真的需要會的東西。

參考用書:蔡經緯老師的上課用書
如果練習完老師有擬答的題目還有空的話,我會看看課本後面一些沒有詳解的申論題題目,寫完之後拿給老師改,老師會鼓勵你說很棒,多寫是好事之類的,並在你錯誤的地方或是如何寫得更好的地方幫你用紅筆註記。

三、公共經濟學
這科意外地考很高,只能說我很幸運!在考前認真釐清EV、CV,寫起來很順,我個人是放掉租各的部分,老師的書很多,加總複習、考古題書、公經進階,前前後後十幾本去了,讀起來有夠心累的,但今年考題很基本,中間選民、勞倫茲曲線等等,只要完整把定義寫出來,就容易獲得高分。公經讀起來不難,但東西一樣很多,好好地整理上課筆記,把圖形、容易比較異同的放在一起比較容易釐清觀念,三不五時拿出來畫一次,你真的不會再忘了。
張政老師也提供LINE、FB等社群讓同學們問問題,我雖然只有給他教公經,但只要他有服務的科目,你的類科需要考試的科目他也會幫你一併加入,不只老師,同學之間也會互相解答,其實滿不錯的,當你勇於問問題,你會加深印象,當你在問問題的過程打結了,老師會告訴你你哪裡觀念錯誤,你會更了解題目的核心。

參考用書:張政上課用書
沒買申論題,直接把補習班每年考試擬答印下來練習而已。

四、貨幣銀行學
這科也是我一開始最怕的一科,金融範圍廣,考題三不五時考跟課本無關的時事題,沒看過可能就會寫不出來愣在那了!平時真的要多看央行臉書、新聞稿等等的東西,不要太拘泥於講義,上課內容也要整理成自己的筆記,考題也常常比較名詞異同。另外這科也要多多練習寫申論題!!我寫最多的一科吧!做文章是需要靠練習累積的,當場在考場很難有系統的開始撰寫。

參考用書:蔡經緯老師的上課用書以及額外購買的《貨幣銀行學(概要)申論題完全制霸》

五、經濟學
我花最少時間的一科,但是我第一個上課科目,我面授的老師是蔡經緯老師,但在報名補習班時有送我一個函授,我選了張政。兩位老師我覺得都可以,只是因為蔡經緯老師有教貨銀、國經兩科,經濟學我個人覺得教得比較廣、也比較細,比較適合本科系同學聽,但教得細又要在規定時間上完,所以速度快很多;張政老師會做完整版書在上面,適合第一次聽經濟學的同學,那張政老師也比較幽默一點啦,我上他的課都期待他的笑話或是人生碎念哈哈!
我的準備方式就是,我在面授期間跟著老師進度把該章節選擇題寫完,到下一次上課問老師,整個課程結束基本上沒什麼碰他;到了三、四月吧,才開始把近十年的考古題申論題拿出來寫,因為一次只有兩題,普考甚至只有選擇題,複習速度很快。但我個人最弱的地方就是國民所得各個細小的公式,什麼NI、PI、指數等等,我很弱(對有些人來說很EZ),但我相信基本上不會考申論,頂多考選擇題,如果到時候看到題目我不會也只扣2分。另外勞動市場我也滿弱的,大部分大學部也不太會教到這部分課程就結束了,我第一次聽的時候覺得很複雜,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又要搞一個市場出來,但均衡公式,基本觀念還是有,只是太多步驟的思考題我沒花很多時間。

參考用書:蔡經緯上課用書、張政《經濟學測驗題完全制霸》

六、商事法
哈哈!這個就是我再認真都會睡著的一科,到後期我選擇先看考古題再調頭回來看講義內容比較好記。我們都沒學過法,卻要考需要有民法基礎的商事法,為難各位了!我本來就沒有要靠這科拉分,但我還是有看,原本預計大概五月左右才開始安排去網院看四大法,但沒想到疫情,網院都不開放,我真的是很著急,但行政程序也沒辦法幫我安排用我的補課券改成函授,最後只好把沒聽完的部分(只聽過公司法)自讀。
公司法我覺得很難放最後再重新自讀一次,當時全科總複習有轉成線上,當時面授聽不太懂,計畫利用總複習重新聽林律老師整理的,也比較容易聽得懂了。在聽總複習前,我打算先看簡單的保險,給自己一點信心,當時補習班有贈送我顧律的《商事法》重點整理,裡面有他的擬答,我也會再把近十年的高普、地特考古題印出來,看看不同老師擬答怎麼寫、有什麼差異這樣。
法條的部分我只有記大概而已,因此寫申論的方式比較白話一些,很難向專業人士一樣分很多論點分析。修法的部分,林律老師上課有說要看,今年好像就考出來了(忘記地特還是高普) 但我沒看,原因就是我看了也不知道會怎麼考,看到第三行又忘記第一行哈哈。雖然我這科考很爛,但已經是我很努力掰出來,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七、統計學
這科應該是我上榜的很大一個關鍵,統計考高分基本上就贏很多人了,算對就有分,CP值真的很高!我在老師上課前就有先念,原因是因為我要考研究所,需要考經、統兩科。我當時卯起來寫老師發的練習題,很痛苦,因為可能一個早上只算了幾題....真的是會發瘋覺得自己怎麼那麼龜速,到了下一次上課一定會累積不會的題目去問老師把題目問懂,當天下課前把老師說的內容弄懂再離開,不要抱著問號回家,很快就會累積一堆不懂了,慢慢就會想放棄這科,大家真的加油!該背的機率函數、動差、gamma積分等等工具,早點背、早點輕鬆,多練習題目,自然而然就會背起來了。那上完課後一樣把近十年的考古題印出來寫。

參考用書:趙治勳老師上課用書

《其他課程》
1. 題庫班我記得好像只有經濟跟公經有,我沒選擇是因為我認為這兩科不是我最需要加強的兩科,當時貨銀、國經、統計等等都是我更需要花時間練習申論的,所以就自己買申論書跟印考古題下來練習。如果你今天真的沒時間用手寫考古題,你起碼把答案遮住,看完題目在腦海想想你會怎麼開頭、怎麼寫,想想自己能寫的東西多不多,再看看解答跟老師的差在哪,把它畫線起來,這樣應該也有幫助。
2. Youtube頻道:我看過張政老師跟蔡經緯老師有做過像是專題的小分析跟猜題,例如:疫情下的ADAS怎麼變動、缺水這種小小的topic

《總結/感言》
有一科老師曾說過,六個專業科目,你可以先選自己最有興趣、最有把握想拿他得分的三科,把分數拉高,那另外三科只要不要低太多,在平均左右就可以上榜了,我當時就是選統計、經濟、公經吧!那國經跟貨銀就是一直補足自己不行的部分。
另外我想說一點,不要害怕問老師問題,問旁邊的同學或是自己上網爬解答都沒問老師來的快,還可能得到錯誤答案,我把每一題都弄懂當作我一開始的目標,後來專注在考試的趨勢、考古題的寫法,以及答案的完整性。
國考之路很孤單,我身邊的好朋友們雖然有些也有考國考,但都不是經建行政的,讀到累的時候常常有負面情緒覺得我這樣是不是不夠認真(家人一直在我腦邊洗腦有些人兩年不碰手機、出門都沒有),但我一直不認為考試需要這麼做,壓抑自己,沒有娛樂,實在很痛苦!我如果當天的進度作完,我會問心無愧的打傳說對決、看八點檔,這些事情我覺得沒有不可以做,只是要懂得分配時間,多久要讀完第一輪、多久複習第二次、多久寫完考古題,這些都要在安排表裡,一個人在教室補習可以組個讀書團,一起在群組問問題互相幫助也很不錯,我很崇拜的老師在他的辦公室有一句心靈雞湯:「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考上真的不容易,下的功夫比現在的自己想得還要深,希望大家都可以順利上岸!感謝大家看完,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加油!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