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高考財稅行政、普考財稅行政,即使不是本科生,堅持努力也可以考取好成績!,施敏(張曉芬),張政(張家瑋),鄭泓(鄭凱文),盛華仁(陳揚仁),林振齊 中山企研所畢,公職就業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施敏(張曉芬)張政(張家瑋)鄭泓(鄭凱文)盛華仁(陳揚仁)一、個人背景
國立大學研究所非本科系畢業(非應屆),自由業一段時間覺得想找穩定工作,因為考研究所曾準備過經濟學,也認為稅法和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有點興趣,再加上大學時期會計很爛,想把會計好好學一次的心情,便投入了財稅行政考科的準備。

二、準備
其實本來很想購買面授課程,但產生準備考試的想法時(110年1月)許多課程都已結束或進行一半以上,且網院地點離家太遠,只好買函授。後來想想還好是買函授,因為函授不限觀看時數,而且可以看到隔年111年7月,和我設定的目標時間差不多(就是希望三次內能考上)。
其實在110地方特考已經達到上榜的實力,但是因為110高考延期,放榜時間跟著延後,使得地特幾乎和高考重榜,我考的考區差4名就考上了QQ(需用超過4名)。這也因此讓我確信有上榜的實力,所以就繼續努力準備111高普考,很高興有達成設定的目標。

三、各科分享
(一)經濟學
前面說過我考研究所已準備過經濟,但已經過了好幾年,本來以為差不多忘光了,但發現上完課,很多東西都還在,只是平常根本用不到而已,所以經濟如果能夠把基礎打穩,他是會深植在腦中成為永久記憶的!
推薦的師資是張政,很多人分享過張政老師的板書很讚,真的就是如傳聞的好,好好寫整齊,不要寫太滿,留一些空間讓自己在複習時可以再作筆記,進考場帶著這本筆記就夠了!這科本來是最有把握拿高分,但出現一些失誤,有些該拿的分數沒拿到,蠻可惜。我覺得是因為高考把經濟學排在第二天最後一堂,這天要考三科,考到後來真的是又餓又累(加上普考已經考了四天),建議上一科考完要馬上吃一點東西,在休息時間消化掉。

(二)財政學
我是上盛華仁老師的課程,根據老師上課教材,可以明顯感受到老師是針對大量的歷屆試題出題方向來編講義,而且講義雖然超級薄,但內容海量,超級適合帶進考場。財政學這科因為許多地方與經濟是使用相同的概念,所以我雖然從沒學過,但卻覺得蠻上手的,最後在高考和經濟同分,普考也是達到個人的最高分。這科真的是要面面俱到,今年高考和普考都考了風險相關考題,這部分真的蠻不容易,有時候可能覺得太難就跳過去了,千萬不可,不要自己設想什麼會考什麼不會考,所有內容都確實地準備才是正確的。
盛華仁老師的課可以讓第一次接觸財政學的人很快上手,而且觀念也完整,很適合準備考試。但我自己是比較習慣要啃完教科書的類型,所以我上完課之後還是有找教科書來看,如果你跟我一樣,我建議財政學可以選張政。

(三)稅務法規
推薦的師資是施敏,真的必須說,沒學過稅法的我上了施敏老師的課,會越學越有興趣,內容多又雜的各個稅目瞬間都變有趣了起來。
稅法其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老師各個章節主題式的教學,深入淺出,讓人可以有效學習,就算從沒碰過,也可以快速了解並記憶。一定要寫老師出的「稅務法規概要解題完全制霸」(題庫書)因為稅法修法的速度很快,每年都有變動的地方,老師出的題庫書針對重要題型舊題新解,用新的法條解舊的重要題目,是學習稅法很重要的過程。所以稅法考古題,建議可以寫近一兩年的即可,重要的就是各章節內容必須熟悉再熟悉,對考試才有幫助。在普考選擇拿到滿分50分讓稅法成為和財政學概要同樣高分的87分;高考我認為給分有比較嚴,題目出的其實都有準備到,自認也有確實答題,但答案可能不是出題老師想要的,得到的分數偏低。

(四)租稅各論
推薦的師資是張政,租稅各論近年其實有財政學化的趨勢(如111、110年申論第一題,111年考題甚至第二大題根本就是考稅法),所以學好財政學&稅法=學好租稅各論,自不待言。
而且也真的不用急著把租各課程上完,因為堂數明顯比較少,把財政念完一遍再來看,絕對來得及。這科也成為我在111高考拿到的最高分。

(五)民法
推薦的師資是周律,同樣從沒學過民法的我,這科也是越學越有興趣,但是也真的覺得越學越難,我沒有特別再去上寫作班,因為光是練習其他科的題目就時間不夠用了。練習的時候申論題的部分我盡量把概念寫好,然後對照各種詳解再修正,但事實證明好像在今年民法沒用…申論竟然只拿了3分,我不知道是不是今年出題老師改得特別嚴格還是我自己失誤或判斷錯誤,總之還好這科選擇題有拉起來一些。選擇題的練習我也建議可以利用線上測驗來找答案,雖然那只是個討論平台,提供的詳解不一定是最正確,但確實可以在民法這科省下不少時間。因為民法考很多法條題,很多冷門的自己找法典都要翻超久,適當運用網路資源可以更有效率的念民法。

(六)會計學
推薦的師資是鄭泓,前面說過我很想要把會計學好,課程很貼心的不是直接從中會開始教,而是有基礎課程,幫我把大學上下學期都搞不定的初會,在短短幾堂課的時間搞定,念完基礎課程的當下真的是很驚訝,不懂為什麼當初學得那麼糟。
當然這科中會的部分才是重頭戲,篇幅真的太多太多,我甚至在110高考前一兩週才把課程上完…當時的測驗題只拿8分,111年就不一樣了,有拿到34分!雖然整體才44分,但我覺得今年會計似乎在計算題給分也比較嚴格,相對低只拿到10分。例如最後的計算題零售價法,對照解題我自認應該是有算對,但是卻0分。
中會這科真的只能一直念一直算一直想,不斷地重複,才能融會貫通,因為內容太多很容易忘東忘西,所以不斷地複習是必要的。可以買鄭泓老師出的「中級會計學題庫完全制霸」來練習,裡面每一題都有詳解,真的很適合拿來加強觀念。

(七)國文、法緒憲法英文
老實說我國文並不好,但是我認為透過仔細的閱讀和思考,對選擇蠻有幫助,因為近年國文好像都考白話文居多,就算是文言,也不會到太難判斷的程度。
公文格式要背是基本,如果有上全科建議老師的課可以仔細看一看,應該會有正面的幫助。作文就盡量寫多一點,至少寫4頁,應該都會有基本分數。
法緒憲法上完課,就是盡量寫考古題,但沒有放太多時間在這,就是利用零碎時間,像是每天念專業科目到一個段落,離睡前時間還有30~60分鐘的時間來看。

四、其他課程
除了正課,我沒有特別上題庫班,主要是在計畫表上時程都排滿滿,而且也買了足夠的題庫書來練習。但是總復習課程我覺得真的很重要,對各科都一樣。變動最快的稅法、會計、民法,總複習課程老師都會整理最新的修法或是教科書內容,跟上最新的訊息對考是真的很重要。而經濟、財政、租各,老師也會整理最新的題目詳解,可以對最新的考題趨勢有所掌握。

五、總結
每個人準備考試的方法不同,同樣的就是堅持下去的心態。準備一年、兩年、一年半,考場上一科才兩小時(普考一小時半),該怎麼把這麼長時間準備的東西在這兩個小時完全發揮,毫無保留,是需要練習的。我覺得考試時很容一遇到一些選項很難判斷,如果可以千萬不要用猜的,盡量去想選項背後的理論依據,對於選到正確的那個才有幫助(像是經濟學寫到後來都會憑直覺,但是有些題目還是得經過層層分析才能找到正確解答)。然後因為過程真的很漫長,最好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培養平時和考試時的體力(高普連五天欸,考完真的累爆),333就蠻適合的。然後我都吃考場便當,雖然有人說這樣很危險會拉肚子什麼的,但我認為其實還蠻好吃的,而且有些做的很沒味道,我覺得這樣最好XD避免掉拉肚子的風險。我也沒特別關掉各種社群通訊軟體,可能剛好疫情期間,約吃飯或各種活動都變少了,但我有特別設定拿起手機的時間,除了要找資料以外,至少要念書到一小時半才能滑一下下(5分鐘內)。最後還是堅持堅持堅持,想想看你每天多看一點書,少滑一點手機,就有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上榜,這真的是我緊盯自己每天念書的最大動力。加油GOGOGO~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