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高考財稅行政,因為有高點的資源,使我一年拿下公職榜!,張政(張家瑋),鄭泓(鄭凱文),王建民(王瑀),薛律(薛進坤),王肇基(王國枝),江姿頤 北大財政畢,公職就業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張政(張家瑋)鄭泓(鄭凱文)王建民(王瑀)薛律(薛進坤)王肇基(王國枝)

準備時間一年,全職VOD補習加打工。102臺北大學財政學系畢,此為選考財稅行政的主因,從曾經學過的科目著手較易上手,國考最重要的就是考上。決定後也只給自己一年時間就要上榜。

準備公職考試前,已於97年有準備轉學考經驗,也是補習加打工一年考上。鑑於畢業後回台中生活,薪資水準幾乎4~5萬就頂上限,公職起薪高,無論將來是否繼續做下去,都是存錢不錯的跳板。只要準備這種科目多、大概至少需要一年的考試,我都會選擇全職準備(最多打工)加補習,因為107.5月就決定報名,一開始課程規劃是師資,就選越早開課,有利之後複習、寫考古題。

成績

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 59(申41+測18)、民法 56(申18+測38)、法學知識與英文 46、租稅各論 71(申29+測42)、財政學 55(申11+測44)、經濟學 79(申33+測46)、會計學 53(申35+測18)、稅務法規 51(申17+測34)

各科書單與準備方向

  1. 國文(作文、公與測驗):簡正老師的面授和107國文解題攻略。
    授課內容偏基礎,有點國文底子的人建議自行練習考古題,不會的找老師討論,以及自行練習作文找老師批改。我上簡老師的課最大收穫是公文,因為沒接觸過,會當場讓你背起來加直接練習一篇,有認真背會很有概念。公文有主旨、說明、辦法,最需要靈活運用的是『辦法』,一開始真的會不知道要寫什麼,但老師給的講義有舉例,好好分析歸納,每次就能視主旨套出幾項固定寫法。
  2. 英文: 王建民老師VOD加講義。
    1.會教你拆解『字根』記起來,沒看過的單字至少能猜個6成。2.『填空』看空格前後加選項,就要快速作答。3.『閱讀』看文章首尾(通常主旨所在),和每段首尾,抓到主旨來作答就不會離太遠。以上3點都需要考古題練習!!建議平常1-3天看一篇英文閱讀,增加、保持語感。
  3. 法學緒論:薛律老師的課加講義,會讓你印象深刻,加對法律有概念。
    缺點是要自己買書找題目練習,比較沒講到考題和考試內容,像是在建立法律概念。個人偏向都來上課了,會希望課堂上就獲得這些資源。
  4. 憲法:王肇基老師VOD加王肇基老師課本。
    聽說面授老師會很紮實的上3-4個小時,還好VOD能快轉,筆記也自成風格。我習慣做自己的筆記,因為跟別人的不是自己的腦袋,還要適應一下。後來也因為來不及,只上了一堂加總複習,就上場猜題...不過考題重點似乎在釋字,總複習王老師講很多。憲法、法緒各佔15題,建議來不及準備就以憲法優先,因為範圍比較明確;英文20題就靠平常練習考古題加看文章(短篇即可),目的是讓自己培養語感。
  5. 經濟學: 張政老師VOD加張政經濟學概要。
    課程多在建立觀念,對我來說只是複習,或觀念釐清,感覺不上正課也沒影響。我的重點應該是題目練習和申論練習,來檢視自己是不是真的通了,或是哪裡卡住。老師上課寫的板書,對我來說雖不難理解大多也都還有印象,但把它當成申論要自行寫出假設、模型,就不是這麼容易和熟練。
  6. 財政學:張政老師VOD加講義、補充題目。
    因大學修過一年財政學,且財政和經濟有一定章節重疊,正課對我來說仍偏複習和觀念釐清,大多我就上過去。財政和經濟重疊的部份一定要會,很划算,學會一次兩科用。我的重點仍是題目練習和申論練習,檢視自己卡住的地方。老師上課寫的板書也是很好當成申論要自行寫出假設、模型的練習。
  7. 租稅各論:張政老師VOD加講義,共6堂。
    是從"財政學"(理論面)延伸往"稅法"(實務面)接過去的科目,滿適合跟稅法一起上、參照著唸。有先建立稅法觀念架構,再記憶其中細項的感覺。財政學的“規範分析”面,主要從效率、公平、經濟成長、經濟穩定去比較分析析所得稅(我國有總所稅、營所稅)、財產稅(我國有遺產贈與稅)、消費稅(我國有營業稅),各稅目間的差異、優劣,及稅目下細項的差異、優劣,要能了解,算經濟類科、財政學的運用面。以上3科偏屬經濟類科,最基礎的是經濟,若打好基礎,從經濟出發往財政、租稅各論唸去,3科幾乎能一起上手,滿划算,還能稍微唸到稅法。唸書能注意各科目間的相關性,會有助於理解,也比較容易上手,也會有唸一次兩科用的效益。
  8. 稅務法規:高點稅法老師VOD加講義。
    老師上課會板書筆記做觀念建立,講義每章節後就有練習題,上完課後看懂就立刻練習會印象深刻。較不習慣的是老師上課從頭講起,講義內容也偏條文,需自行整理過,比較沒有整理過的表格能一目了然(這部份似乎施敏老師講義較有)。我是懶人,喜歡看現成整理好的,對我來說,相較於散亂的條文會更容易理解消化。
  9. 民法:VOD加講義4本,民總、債編、物權編、親屬繼承編。
    老師的課較適合修習過民法、觀念已建立的人,講義有許多練習,老師上課講比較多、比較深入,沒基礎很容易只是聽過去(說自己…)。周律的民法較淺顯易懂(上申論班),但重點還是有到。蘇律會帶實例題,再從中認識法條,記憶時會印象深刻(總複習)。選擇題也是要多做題目才知道觀念哪裡沒弄懂,很常發生我以為是A但實際是B的情況,再去看法條才發現漏看書等等的情形。
  10. 會計學:鄭泓老師VOD加講義。
    老師的課非常紮實、全面、詳細,好好跟上唸完,要高分真的不是問題。但課程內容真的很多,正課就40堂,加衍伸18堂,新會計10堂,上的不要不要的。課我有上完,但來不及消化,也就考到基本分。老師上課內容全面、詳盡、難度也有,是高分班的訓練;跟不上也別擔心,就做考古題,最基礎、一直出現的題型要一定要會,顧好基本盤,行有餘力再跟進。會計考試就是熟練度,一看到題目就要能解題,速度才會快;我因為不夠熟悉,常寫不完,就瀏覽挑題目找到有把握的,剩下來不及就猜,因為寫了也不一定對。

進階課程加強

除了正課、總複習,我還報名財政、會計狂作題、民法申論班,原本正課上完後複習加強用。財政狂作和民法申論,對於正課印象不深刻的人也能來練習題目,有一定幫助;會計狂作就需要一定基礎,算正課進階,不然會很吃力。

結語

說來慚愧,雖然我給自己一年時間準備,也安排了理想的備考進度,但最後實際認真補習跟進度只有8.9.10月和4.5.6月,中間有段時間相當鬆散,甚至到最後衝刺,只能勉強把課上完。也因為如此,最後3個月我就盡全力,做好這次。

我覺得備考關鍵在於決心和專注,要認知只有一次,沒有下次,不然時間拉長,會很容易把希望放在每個下次,日復一日。打工除了賺生活費,有部份也是讓自己知道唸書時間不多,要把握每次唸書。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