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政大法研所基礎法學組(甄)【榜眼】,強調跨領域優勢,通過政大門檻大有可為!,梁○瑋 文化法律雙主修哲學系,法律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我的興趣相當廣泛,在學期間雙主修哲學系,也修了許多語言學、聲韻學、文字學等,還有零星的政治系課程跟研習。使得我一直無法抉擇要讀哪類研究所,在法研所、哲研所、語研所之間打轉,後來決定比較能綜括三者的基礎法學組。由於預算的問題,投一所學校就已經花費不少金額;還有時間的問題,準備甄試時已經很晚,最後只報考政大基法組。

政大基法組的形式門檻

政治大學的基礎法學組,有比較特定的要求,就是基礎法學相關科目要修過至少8學分,這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法社會學、法學方法論等,多半學校都沒有開設相關課程,所以很多人都望之卻步;但如果這樣就放棄就太可惜了。
其實政大相當重視跨領域的專業,有輔系、雙主修、或修了許多其他人文學科的同學,通過形式門檻的機會很大。甄試簡章上也有列明「人文學科相關科目」條件,意即你的學校沒有開設相關課程,還是有機會的。
根據我當時電訪政大的結果,我們必須把認為是相關課程的科目,用螢光筆畫起來交由他們判斷。例如:文化大學只有法理學的課程,加起來也才4學分,更何況因為制度上的原因,大一到大三基本上都難以搶到課程,我當初將哲學系的所有課、政治系的課,以及相關的通識課程都標記起來,當然是畫越多越好;雖然我不知道是哪一些被列入了8學分,但還是有過了形式門檻。

書審資料的編寫技巧

書審的設計我主要以簡潔為主,重點是要讓老師們一目瞭然,我還特別用書籤標示主題,方便翻閱。

  1. 個人簡歷
    我做了表格,能清楚看到經歷,基本上不要太亂,形式乾淨就可以了。
  2. 自傳
    政大的簡章有幫我們整理出三個重點:性格分析、教育經驗、未來規畫。這一點幫上大忙,知道可以往哪些方向寫。
    性格分析的部分,我主要強調自己的學術特質,畢竟進入研究所之後就是要進行學術活動,一定要向老師們強調你有什麼利於學術的性格,這些性格分析可以做為往後教育經驗的鋪陳:「怎樣的性格,導致我有怎樣的教育經驗。」如此看起來比較有說服力。
    教育經驗的部分,我寫下決定雙主修哲學的動機,以及曾參加邏輯、法律的讀書會,後來投入社會運動,參加廢死聯盟死刑判決小組,還有許多人權及政治的相關研習活動,這些性格分析、教育經驗的總結可以引導出自己研究所畢業的未來規畫。
    未來規畫的部分,我希望能去國外留學,以及從事學術活動,並且寫下完成未來規畫需要達成的具體措施,這是最穩紮穩打的編排策略,讓老師從三個緊緊相扣的環節當中,看出我得以從事學術的性格。
  3. 推薦信
    政大基法組並沒有要求一定要附推薦信,我抱著額外加分的心態,附了三封推薦信與書審一起寄給政大。因為沒有要求一定要附推薦信,所以沒有限定推薦信的格式,基本上就是自己先擬好推薦信的內容,然後請推薦人簽名,信封封緘之後,在封緘口上再簽一次推薦人的名字。
    自己先擬推薦信的好處是,可以掌控內容並幫推薦人節省時間,增加他們寫推薦信的意願。根據我詢問教授的資訊,甄試的推薦信最重要的是推薦人是誰,推薦信的內容才是其次;因此推薦人必須慎選,不是隨便一個教授的推薦信函都是有力的。我找的推薦人一個是系上教刑法的陳友鋒教授,還有教法理學的劉臺強教授,跟廢死聯盟的執行長林欣怡女士。
  4. 成績單
    書審最重視的就是成績,在校成績很好的同學絕對不能放過甄試的機會,我的系排名是5.82%,但成績總會出一些意外,像是被當;這時候就需要一些理由解釋,例如:有些人大一、大二的成績特別差,或許可以依據自己的狀況說:「因為大一、大二的時候在打工,但大三開始比較專注課業,成績就突飛猛進等等。」口試關很常對成績提問,不能太誠實地打敷衍牌。
  5. 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的主題最好跟甄試學校的研究取向息息相關,譬如政大比較偏向法社會學與法制史。因為先前參加邏輯讀書會,學到了進階邏輯的領域,我就把道義邏輯跟法律結合,寫關於權利義務的邏輯關係與計算;但這又跟政大有什麼關聯呢?我的詮釋方法是:邏輯的真假值驗證(在道義邏輯是對錯值),仰賴對社會現實的驗證,需要社會學的調查方法與法意識的研究,就能把法律、邏輯與社會學三者串連起來了。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