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律師 海商海洋法組,二試狂作題外加深實力好課程─【案例作題讀書會】,蔡○沄 東吳法律畢,法律國考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準備方法或讀書計畫】
我參加律師、司法官考試第四次才上榜,因為有幾年時間累積實力,在各科上面所需的時間或許與你不同,但大方向我認為不會改變,下面會依順序舉出埋頭苦讀前,必須先做好的準備,以及應先思考的問題:
(1) 設定Deadline
我看過幾乎每一篇心得文,都提及過應該設定停損點這回事,起初我不認為這件事情有多重要,但今天回想起來,前面幾次考試會落榜,或許與我不曾認真設定停損點有關。
在準備考試之前,應該要有一個最後期限,也就是得先問問自己「我究竟要考幾年?」,這件事情平時可能看不出影響,但當「我還有明年」這個備案存在時,人很難認真反省與面對自己準備考試上所面對的問題。
設定一個期限,才能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如何進一步分配自己的時間,因此即便再恐懼「有天或許得放棄考試」這件事,也不應該逃避設定期限。

(2) 正視自己的短處,了解自己的長處
必須先正視無論今年自己差幾分,或是在校成績如何、身邊的人給予何種正面評價,這些東西都不會為你明年參加考試加分,只有將自己在考試上不足的缺失找出來,對症下藥,才有機會上榜。當然如果你是天選之人,請當我沒說,但如果你與我一樣只是個普通人,得靠努力來達成目標,那自省這個過程即便殘酷,我也建議要誠實面對。
每個人對於不同科目掌握度不同,學習方式與適合的教材也會不同, 可以透過觀察自己今年考試上的表現,還有當初寫題目時的感受,去了解自己在改題老師眼中,掌握度是高還是低;平時讀書或練習題目時,也可以觀察自己各科的熟練度;最後要盡量找同儕討論問題,不管多麼天馬行空的法律問題,能否快速且邏輯清晰的進行討論,也是你確認自己掌握度與熟練度的機會。

(3) 策略擬定
如果各科成績都很理想,原則上也不需要看這篇文章,因此雖然提升全部科目的成績一定是正確的方向,但也得了解自己能力、時間上的限制,同時也得考慮邊際效應。一試的考試講求熟練度,看得越多、越熟,分數一定越高,只要不看錯選項填錯卡,基本上都不會與個人實際的實力相差太遠;但二試落榜不全然是實力問題,你或許很有實力卻差一、兩分落榜,這種情形在我身邊也不在少數。
因此必須做好一試與二試的區分,畢竟考試方式完全不同,前者應著重在如何短時間內打好基本功,後者應追求深度、廣度。如何在自己的弱科上加強、強科維持水準甚至追求進步,是應該要擬定好的策略。

(4) 尋找適合的教材
準備考試需要買哪些書,我認為真的見仁見智,有時候大家推崇的教材內容過深,製造考生焦慮,建議挑個時間去書店裡好好翻閱每一本書,看看作者敘述方式、出版社排版閱讀上會不會覺得彆扭,如果看不習慣,就算所有人都推薦,也不一定適合你,重點在自己能否吸收。
現在坊間書籍種類很多,我喜歡先看作者序還有本書使用方式,了解各家出版社與作者在編寫書籍時,認為最好的使用方式是什麼,再來才看內文,有時候多做這件事情,對於後續閱讀會有幫助,卻是很多人會忽略的步驟,在此誠心建議你嘗試看看。

(5) 讀書計畫
當整理出所有你認為有幫助的教材以後,試著編列一套讀書計畫,讀書計畫重在合理,而不是浮誇,很多人會精細到哪一小時要做什麼事情,我覺得大可不必,粗略的計畫每月、每周即可,計畫絕對趕不上變化,或許前一天吃的海鮮不新鮮,隔天拉肚子這種小事,就足以顛覆你的規劃,因此我建議計畫要保守,並且在執行過程中反覆調整,最後才是追求提前完成。

【一試】
每年的一試考試都在8月第1週前後,我的做法是只花3週時間針對一試做準備,或許有人會覺得不夠,事實上認真準備二試的過程中,也同時在準備一試,所以不需要對一試過度緊張。而一試的重點在於如何短時間之內對法律問題做出判斷,題目我自己大致分為三種題型:
1. 法條題【法條看熟】
法條題讓人又愛又恨,傳統的背多分,我在準備一試的三週裡,會先將所有考科的法條一一閱讀過,不管有多瑣碎,也至少會看過一次,這種題型的準備方式很無趣,就是看法條,然後強迫自己對規定留有印象,大部分的法條只要做到這個程度其實就足夠了,但若法條出現「數字」的時候,最好要把數字記清楚,考數字的法條題在商事法非常常見,要特別注意。

2. 觀念題【觀念搞懂】
在準備二試時,同時也會準備到觀念題,畢竟搞懂法律如何適用、爭議為何是寫好申論、實例題的前提,例如:民事法每年必考區分無權代理、無權處分,這屬於基本觀念,如果敗在這部分,即便僥倖進入二試,也會很容易被改題老師抓出來扣分。這部分題目寫得好不好,與你平時唸書有沒有理解錯誤有關,不管是多基本的觀念,只要有一點疑慮,就回去再看一次,平時多與他人討論,也可以檢視自己理解是否有誤,如果準備二試過程中,都有一一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這部分題目也應該得心應手。

3.送分題【全部送他】
這裡的送分題,是指那種極端冷門,念書沒意外看不到的題目,這種狀況大多數人也只是瞎猜,所以全部送他,考試的時候不要焦慮,看到就刪掉可以刪掉的選項,然後隨便選一個你順眼的就好,如果你發現你考試遇到很多這種題目,那絕對是你的錯覺,是你念得不夠,一般來說一科70至80題裡面,了不起有2、3題,這種分數就別糾結,都送他吧。

了解各種題目準備的方式,再來就是這三週中要做的工作了:
1.閱讀法條
2.寫三年份的考古題
3.無論對錯,認真檢討每個選項
4.重複進行1、3至一試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3項,無論練習時答對與否,要認真檢討每一個選項的對錯,為什麼不能選這個選項的理由可以寫在每個選項後面,只要做好這一步驟,絕對會對一試成績有很大的幫助。然後應該注意所謂三年份的考古題,是指去年、前年與大前年的考古題,寫太久遠的題目有修法問題,我認為三年份的考古題已經足夠應付一試,多寫未必有幫助。而練習過程中一定要計時,有很多人在一試滑鐵盧是因為時間因素,我今年在一試考試,各科寫完、填完卡都至少剩下30至50分鐘的時間可以檢查,減少犯低級錯誤的機會。
最後建議所有考生寫考選部公布的歷年考古題,原則上不用另外買選擇題參考書,這樣對於考試當天的節奏掌握會更好,除非你需要購買補習班詳解,再考慮購買相關的書籍。

【二試】
準備二試沒有捷徑,每一科分數佔比不同,應針對這一點差異去決定念書時間多寡,但每一科都要反覆的讀,考試是長期抗戰,稍長一段時間沒有碰任何一科,都可能成為落榜的致命傷。
首先針對【商事法】的部分,曾有聽過邪門念書方式稱「商事法等一試考完再念」,我認為絕對別去做這種風險過高的事。商事法雖然佔比只有100分,但給分很甜,我自認商事法除了保險法以外,公司法與證交法都不算擅長,今年能夠拿到63對我來說已經是高分了,商事法考點固定,認真把各個爭點搞懂,寫題目就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尤其是實務見解與學說爭執越兇的地方,越是必須掌握的焦點。
我在109年落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花在商事法的時間太少,熟練度不夠,處理爭點所需要思考的時間太長,以至於沒辦法將答案呈現得很完整,所以絕對不可以輕忽商事法這100分,再者雖然現在400分門檻影響力較以前小,仍舊是制度下的門檻,不要預設未來400分都會很好拿,我覺得考試上比較不會有意外。
在此誠心建議讀商事法時,去思考、接觸經濟、金融、保險等產業,例如:有價證券交易到底是怎麼運作?公司是怎麼一個組織、體系?真正的保單到底是什麼樣子?稍加接觸絕對有助於你學習,畢竟法律的目的是在規範社會,如果你不了解社會,很難真正了解法律規範的意義。想必大家都聽過法釋義學中的【目的解釋】,不理解目的,你如何解釋?很多人覺得商事法很難親近,很可能是因為它不如民刑法,與你的生活非常貼近,學著去親近它,才有機會攻陷它。

再來是【公法】,分為憲法與行政法,前者抽象、後者瑣碎,很多人對於念公法感到痛苦,但其實公法在各科的給分中也屬於相對較甜的。公法的準備必須注意幾件事情:
1. 釋字與憲法判決
這一點大概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重點,但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沒有很認真的想過,到底要念到什麼程度才安全,只是把書上出現的字號背一背,然後記得關鍵字就好了嗎?考卷上呈現的內容,或許也就這幾點足以抓住老師眼球,讓他們知道你念過書。往年我也是這樣念公法,然而成績永遠在96、97分徘徊,始終過不了100分的檻,一直到去年重新省思讀書方式,我終於了解我念書上最致命的缺失:「我從未紮實的閱讀釋字與憲法判決。」
為何會說這是最致命的,憲法抽象或許讓人覺得難以捉摸,但也正因為它抽象,反而是所有科目中自我發揮空間最大的,但要能夠言之有物,說服他人,僅僅靠「我覺得這樣違憲審查比較合理」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寫出有創意、內涵的文字,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閱讀大法官的文字,其實是在訓練思維方式,過程中你會發現你認為不合理的地方,這時候甚至可以進一步去閱讀協同、不同意見書。
我很慶幸有認真閱讀,在去年等待放榜的期間,我將釋字400號至813號中,所有我認為重要的都從頭讀到尾,當然每一篇的憲法判決也是這樣,同時也閱讀了大法官幾乎所有的協同與不同意見書,對我在學習公法乃至於其他學科都很有幫助。

2. 不要背解題書的論述
很多人把解題書奉為聖經在讀,這幾年下來,我認為這或許是個很嚴重的謬誤。解題書對我今年考試的作用只有學習論述的架構,了解考古題的爭點所在,僅此而已。任何一科都不應該太過依賴解題書的答案,法律是思辨的學科,任何一種見解都沒有對與錯,只有優缺,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這是身為一個法律人最為重要的。
不過於依賴解題書,在憲法這一科尤其重要,如上述談到憲法自由度很高,光靠背誦其實很難讓人感受到你文字的溫度,現在考試重視個人想法,如果只想擷取他人想法來應付,其實很容易被看穿,而且你真的有那麼大的腦容量去記得別人說什麼?如果你給我肯定的答案,為何不去記大法官、學者的看法呢?
如果真的公法能夠突出,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平日的思考,面對任何事情都盡量去評價,學著用大法官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不管遇到什麼牛鬼蛇神,我想都不會腦袋一片空白。

3. 行政法爭點熟練度
行政法瑣碎,但相較於憲法,有較為具體這個好處,就這幾年的觀察,其實行政法與商事法很像,考點較固定,練習考古題,熟讀所有爭點,其實分數沒有那麼難拿。行政法讓人最頭痛的地方,在於理解上的困難,大部分人沒有親身經歷行政程序,難以區分不同情形去歸納整理出各個行政行為的差異,容易陷入「例外怎麼比原則多」的窘境,再加上法規百百種,即便到現在我也不認為自己理解行政法。
但理解與拿分,有時候未必有高度正相關,這一科準備上,用爭點式的方式,有時候會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度變高,我建議這科可以先看過所有爭點,搭配教材歸納整理所有爭點的分布,熟讀爭點,最後再去細膩、深入理解各個爭點間的關係。
透過解題書來初步了解架構與爭點所在,然後再透過閱讀參考書加深理解,與其他科目先看參考書,再看解題書的順序不同,這一點是我認為行政法的學習比較特別的地方,這種方式對我來說是最大降低學習難度的方式,如果沒有嘗試過,不妨照著這個順序念看看,或許能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最後是【刑事法與民事法】,在這些科目中,應該要明確區分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上【刑總】與【債總】是最重要的兩個科目,至於要如何搞懂,或許只有多看才能進步,這兩個科目都是我在學期間花費大量心力閱讀教科書打基礎的,也是我教科書唸最多本的科,在考試取向的讀書計畫中,沒有時間去仔細閱讀教授的文字,透過參考書學習是權宜之計,但並非最穩健的做法,因此若有真的遇到疑惑,建議要翻閱教科書的相關章節,挑重點看,會是比較好的折衷方案。

至於【物權】、【身分法】兩科,也有邪門的說法稱「不是每年都考,可以放棄」,我還是老話一句,不要做這種風險過高的事,這完全是在與自己的人生開玩笑,這兩科的準備上都不算複雜,尤其是身分法,許多參考書整理得很完整,絕對不是可以放棄的科目!

程序法部分,【刑事訴訟法】的困難點在於朝令夕改,每一年都有新東西,準備這一科記得多多追蹤時事,搞懂美日德三派差異,在翻閱任何一本書的時候,最好了解一下作者是誰的學生,因為東吳法律的英美刑法是必修,所以在校期間也吸收比較多美國制度的資訊,因此我自己比較傾向美派,有許多著重介紹德派的書籍較不適合我,但並沒有何種派別的見解絕對更為有理,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清楚分辨不同見解,了解原由,寫作上比較不會出現前後見解派系不同,說理矛盾的尷尬情形。切記勿囫圇吞棗,一定要好好區分不同老師的派系,加以整理,才能夠較為全面的理解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是很多人認為難以理解的科目,但見解的不同十分清晰,邱派與姜派的火力交會點,就是你要認真搞懂的地方,邱派現在大致可以區分為許士宦老師與沈冠伶老師的見解,有時候兩個人的想法並不相同,但再不相同,也不會難與姜世明老師、劉明生老師的見解區分。個人認為無論哪一個章節,雙方人馬與實務見解都得清楚理解,整理筆記的過程中,不要照抄原文,試著理解他們不同的內涵再做整理。至於考試上要選擇哪一方的見解,可以自己選擇,我個人的大方向是:「證據法選姜,其餘選邱」,供各位參考。

最後是【國文與選考】,國文就是我認為可以放棄的科目,考試過程中當然要認真寫,篇幅長一點,但平時除非有閱讀習慣,這科目不是有辦法準備的,我相信沒有人會想要在每天念完書之後的休息時間,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因此放寬心盡全力寫多點,剩下的就祈禱,這是我自己的作法。

選考部分我唯一支持【海商法與海洋法組】,海洋法屬於國際公法,全台灣研究這個的絕對不會太多,你不會別人也不會,大部分人努力念,進步幅度也超級有限,只要翻得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條約,我覺得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今年考試過程中,我大概有20到30分鐘在找條約,慢慢寫,最終40分拿了15分,我覺得已經是極限了。至於海商法則是可以認真準備的科目,因為考選部公布的考試範圍已經刪除許多部份,整套法律需要念的地方大約30條上下,而且最大的好處是N百年沒修法,實務見解也不多,準備起來非常輕鬆。
選考也關係你是否上榜,如果主要科目時間已經不夠用了,選擇準備起來輕鬆的組別,才是致勝關鍵。

除了正規班,還上過那些值得推薦的課程呢?理由為何?
(1) 案例讀書會
案例讀書會有機會在一試前,先練習二試寫作,寫題目還有助教幫忙改,並且可以直接現場討論,這種機會我覺得難能可貴。班內人數不會過多,討論時間很充裕,出題的方向也與國家考試風格很像,這是除了狂作題班以外,我認為更能夠加深實力的課程。

(2)狂作題班
二試寫作的練習機會越多越好,自己寫題目不一定能發現盲點,有時候不是本職學能不足,而是不懂得如何呈現。雖然有人認為參加狂作題班,會有很大的挫折與焦慮,但我認為正是因為這樣,才應該參加,比起國考放榜落榜,還不如早一點習慣寫題目時的各種狀況!

【想給考生鼓勵的話】
考試絕對是一場艱難的戰爭,用對方法有時候比選書更重要,不要被網路上所開列的書單模糊焦點,並非看過這些書就會上榜,也不是你書單與推薦不同,你就會落榜,認真去了解每一本書的優點與缺點,比盲從來得重要。祝福還要準備明年考試的考生們,無論你們做了什麼樣的努力,都不會因為失敗而白費,好好休息,然後重新出發。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