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台大國發所全球化與科技治理甲組,飽受質疑,也不放棄頂大研究所上岸機會,初錫(蘇世岳),廖宗德 彰師大公育系,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初錫(蘇世岳)一、背景-審查74分
國立地名大學 非本科(只有大一、大二碰過政治學) 修公民教育
系排:62% 組排:61%
無任何科技部計畫或文章發表
無社團經驗
班級幹部證書都被我丟了qq
NGO暑期實習生(還忘記申請實習證明書所以沒放)
審查只放了期末作業(公民社會與臺灣轉型正義)與研究計畫
僅此,我能夠在無任何特殊經歷同時又是系排如此後面(可以說是很混的學生ㄏㄏ)
在今年國發所優先考慮40%以前的情況下上榜,現在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因此希望大家可以不要放棄每一個能夠讓自己上岸的機會。

二、筆試-政治學 62分
我選考的是政治學,因為知道自己很沒料所以想說盡力在政治學這科目上拿分,先講作答邏輯再說我如何準備的。
1.作答邏輯
從一開始懵懂無知到後來快速運用架構的方式得分,只要將標題列出,就能將理論及論述塞進去,同時每周的輔導都讓我在課外的補充上有所收穫。
因此,在今年第一題考到政策與政治的關聯性時,並且要求舉例的時候,能快速想到三個例子,我舉的是台灣的防疫政策、美國墮胎案、英國首相特拉斯辭職。
第二題則是一個完全沒看過的理論,我記得是跟邏輯、策略相關的。看到的時候慌到不行,手還一直在抖,覺得自己是來陪考的,穩下來時才想起可以從學過的東西出發,因此我先以理性的假設去試著解釋是啥,再往下論述。
第四題則以經濟與民主的關係去討論威權國家民主化的可能性,我是從依賴跟現代化兩個理論相互映證後,以中國為本體去探討之間的關聯性(我自己覺得就是在考中國為何沒有民主化)。
在100分鐘內,我寫了10面,本來以為會來不及,結果抬頭還有八分鐘,後來想想,寫成這樣分數卻不高,如果再給我寫一次我希望我可以寫得更漂亮。

2.準備方式
A.書籍
陳義彥-政治學
高點 蘇世岳-政治學
林宗達-政治學
王業立-比較選舉制度
陳思賢-政治思想史
Huntington-第三波民主化
李國雄-比較政治與政府
我讀了這四本的政治學,其中林宗達的政治學是我們大學指定教科書,所以在大一的時候讀過了,後來只有淺略的翻過或是對比各觀念之間的論述。
而在我準備的過程中,一開始先以高點的課程,幻想自己那時候政治學很強,能夠看這樣足矣,但那時候並沒有很認真的去閱讀,只有粗淺的搭配影片看過哈哈,但在後來寫題目時,我也會從中尋找好的開頭與結尾做為論述材料。
陳義彥的政治學算是我真正打底政治學基礎的一本書,對於建構政治學的想像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同時雖然是由政治學各領域的老師共同撰寫,但在筆觸上,我覺得輕鬆易懂,由深入淺,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去看到大家推薦Heywood的政治學。
王業立的比較選舉與政治算是讓我在各選制之間有比較有系統的概念性統整,同時對於SNTV制有著詳細的介紹,可以當作補充看。
陳思賢的政治思想史對於自己在準備政治學時是又愛又恨的科目,一方面可以明白政治思想的發展過程,對於柏拉圖、亞里斯德古希臘賢者到洛克、盧梭、霍布斯近代思想都有著詳細的闡述,但同時又很燒腦QQ。
民主化這本沒有完全看完,只有粗略看過,大概了解杭亭頓的想法,我認為可以做為釐清民主化進展的一個課外補充。
李國雄的比較政府與政治算是能把全世界重要國家體制都有詳細介紹的一本,可以當做讀完憲政體制、選舉制度、政黨體系、政府型態、利益團體、政黨後的統整與應用。
B.論文
華藝線上圖書館
個人認為論文是一個整合自己概念的很好媒介,像是蘇子喬的半總統制與共識型民主的關聯和吳玉山的半總統制介紹等等,推薦大家可以以不熟的章節做為搜尋關鍵字 ,並以一週一論文為閱讀目標。

初錫老師的教材濃縮大量教科書精華,能快速對每章節地毯式複習與深度比較,而且每週的輔導都讓我有所收穫,像今年第一題考到政策與政治的關聯性,並且要求舉例,我便能快速想到三個例子:台灣的防疫政策、美國墮胎案、英國首相特拉斯辭職。第二題則是完全沒看過的理論,我記得是跟邏輯、策略相關的,看到時慌到不行,手還一直抖,後來穩定心情後才想起從學過的內容出發,因此先以理性假設去試著解釋,再往下論述。第四題則以經濟與民主的關係去討論威權國家民主化的可能性,我是從依賴跟現代化二個理論相互映證後,以中國為本體去探討之間的關聯性。
此外,我認為論文是一個整合自己概念的很好媒介,像是蘇子喬的〈半總統制與共識型民主的關聯〉和吳玉山的〈半總統制〉……等。推薦大家可以不熟的章節做為搜尋關鍵字來尋找論文觀看。

看熟讀通研究計畫,面試自然從容不迫
我的研究計畫是以轉型正義與各世代之間的支持程度作為探討,而面試題目也像是之前學長姊分享的一樣,圍繞在自己所做的主題,因此文獻一定要看熟,甚至要了解現在時事的運作。


三、心得
看到這,我只能說一路走來,不斷出現的冒牌者心理是你最大的敵人,達克曲線中的自滿則是炸碎你前進的詭雷。曾經覺得自己很聰明,政治學很簡單,直到有一天,看完了一遍了課程,覺得自己應該能寫考古題,一打開卻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下手,我趕緊收拾東西逃離圖書館,像一隻顏面全失的喪家之犬,還記得那天是冬天,下著雨,晚上八點四三分,我走在西側門的停車場中,撥了一通電話給我媽,一接起來聽到我媽問我怎麼了,我就像潰堤的水壩一樣,將所有的情感宣洩,有不甘、懊悔、悲憤但更多的是無力。也是從那一天起,我強迫自己每天都要讀到四個小時以上或是一定的進度才罷休,我想,持續努力跟享受寂寞是我能順利上榜的關鍵。
在準備的過程中,也被很多人質疑,地名大學60%誰會要你?考試比較實在啦!
但過去的自己不代表否定未來的可能性,希望能透過我的例子,能讓大家不要放棄每一個曾經被嘲笑過的目標或夢想。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