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台大材料所、清大材料所、交大材料所、交大奈米所(初試)、成大材料所,高點材料之神 助我挺進頂大名校,李正中(李正中),王謙和,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李正中(李正中)

因為要升大四了,故大三下六月左右,開始煩惱要用推甄或是考試的方式繼續升學。因在校成績並不突出,且想讓自己研究所選擇領域有更多的選擇,於是選擇參加筆試入學,對我來說,補習就像是買保險,讓落榜的機率降低,也能讓準備考試時的自己更安心,經網路爬文及準備考研的同學建議後,決定選擇高點。

【各科準備方式】

材料熱力學:

前期先上李正中老師的正規課程打基礎,上完後跟著模擬考的進度寫各校考古題及模考考古題,並透過綠皮原文書做補充,因為各校常常都會直接把課本的圖表出在題目裡,有看到就是賺到。
後期沒有什麼捷徑,就是狂刷考古題,自己再將相似的觀念題目統整,分為熟、普通、不熟。

接著把不熟的多算幾次做成筆記,普通的每週看一次,熟的考前再拿出來看就可以了。
材熱準備的關鍵在於每題計算題都要確實自己算過幾遍,圖也要畫得滾瓜爛熟,千萬不要只是翻翻詳解就好像自己會了,有數學的考試就是需要熟練度,所以一定需要大量練習。
而每個學校的熱力學也有不同的準備方式,例如台大喜歡考觀念,把李正中老師的筆記讀熟就能得到很多分數,也很喜歡考課本後幾章的習題,把握住就能拿到高分,除此之外就是要細心。
而交大比的則是熟練度,常常都會考跟自由能曲線有關的概念,此外相較台大也較多考古,但今年考得很活、分數也很謎。清大與成大是選擇題出題基本上上過李正中老師的課,計算練過就能應付。

 

材料科學:

雖然各校材科的命題方向都很不同,但在準備過程中,我都是完全以台大的方向在準備的。而台大的考法就是金屬40%、陶瓷20%、高分子20%、電子20%。金屬的部分為李正中老師的筆記可以解決的,所以決勝關鍵在後面三個,高分子的部分就是要瞭解到單體的結構會影響性質,所以要背很多聚合物的種類並了解其結構。陶瓷以前大多考晶體結構跟考古題,但今年很反常,電子材料則是除了李正中老師的筆記外,要多注意現今科技業的趨勢,基本上材科就是有背有分。

 

物理冶金:

準備方式為認真看完李正中老師的上課內容,把能理解的部分變成自己思考的邏輯,這在材料科學的考試上很好用,而背的部分就選擇性放棄就好。很多材科的考試都沒有考過,所以把時間多分給電子、高分子、陶瓷是比較理想的,不過強烈建議影片一定要看完,因為在物冶的課程中李正中老師教的不只是物冶,而是推導知識的邏輯與方法,這些都是一生受用的,也是參加補習班最值得的部分。

 

最後,只能說有志者事竟成,老師常常鼓勵我們,很多上榜的人都是靠努力,而不是靠多大的聰明才智,我想我也是屬於這種人吧!但在準備期間也要保持自信,就想著自己不會的話,大家也都不會就好了。很謝謝李正中老師能投入材料的教育,帶給材料學子不一樣的知識衝擊,這也是我們常稱李正中老師是「材料之神」的原因,在考研的路上能遇到他,真的很幸運!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