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政大公行所、北大公行所,跨考生精讀重疊考科,兼顧課業同時拼上第一志願!,高凱(高凱傑),馬婉瑄 北大社會系輔修公行系,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高凱(高凱傑)

很榮幸能以外系生的角度來分享我如何準備各大公行所的考試。

我本身就讀社會學系,約莫在大一就隱約決定未來要從事公職,因此在大一升大二時申請輔修公行系,在課堂上也不知不覺讀出興趣。有鑑於學士文憑在如今的社會已經逐漸泡沫化,學歷若非國內頂尖大學,恐怕在尋找工作時較不具優勢,即便公職是以年資為主,但是在未來升遷上仍有所影響,故在家人的鼓勵下決定進一步報考公行所。

雖然我是在大二時取得輔系資格,但是礙於當時課業繁忙,且系上必修與公行系的課程時間相衝,因此真正踏入行政領域是在大三的時候,可以說是已經比本系生晚兩年接觸相關學科。而在一學年內修完行政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憲法等大科目,為避免囫圇吞棗,故在大三升大四時急尋優質的備考資源。恰巧碰到高點的人員來校園推廣,就這樣順理成章選擇高點,後續在課程講解上以及優惠活動的感覺良好,且三峽班網院的地理位置與上課環境也數一數二。由於當時所報的課程為一般行政,所以在準備研究所的同時,也在準備高普考。我在時間分配上是以學校課業為優先,研究所考試次之,最後才是高普考。由於一般行政的考科已經含括學校及研究所考試科目,考科重疊性極高,所以兼顧學校課業之餘,也能全力衝刺研究所考試,最後以複習的方式準備高普考。

個人認為不能荒廢學校課業的心態很重要,因為平時期中、期末考讀書的方式和成效都會影響到個人的備考,可以做適度的調整,並以健康的心態來準備考試。之前時常耳聞行政法很艱澀,因此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以奠定行政法的基礎為主,而在大四的課餘時間則是複習行政學。我認為將「行政學」學好非常重要,因為其投資報酬率極高,無論是台大、政大、北大(甲組)都有行政學考科,即便有多個考科,也能以行政學分數來拉高平均;再者,「公共政策」也同樣重要,和前述幾個學校一樣是考科重疊之處,甚至中興國務所只考這科。因此,建議同學們可以在準備時間有限或是無法兩科同時兼具的情況下,擇一著重準備,其效果顯著。

對於學校課業我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準備研究所的時間時常被壓縮,以我最早考的政大來說,真正衝刺的時間約三個禮拜不到。當然,還是不鼓勵匆促準備,如果同學們大四的學分很少,還是建議平時規律讀書,考前衝刺複習。但如果是跟我一樣大四還20學分以上的同學,就要抓緊時間準備了!

跟緊高凱老師抓準考試趨勢,全方位掌握時事與考古題


  • 制定讀書計畫

  •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制定讀書計畫非常重要。尤其是對需要時間控管的同學來說,以我為例,每天固定早上9點到圖書館讀公共政策(3.5hr),教科書是羅清俊老師的《公共政策》,並搭配公策體系解題書,並預約下午1點的行政學(4-5hr),以高凱老師的教材為主,再搭配《行政學(概要)申論題完全制霸》。


  • 掌握最新時事

  • 時事會和行政學與公共政策之間有強烈的連結,尤其現在考題不再僵化,了解時事的同時,也要懂得將理論運用在實務上。建議同學們事前準備三至五項時事題,並且從中準備可能的考點,如新冠疫情、萊豬、數位身分證等。


  • 考古題一定要會

  • 千萬不要認為考古題考過就不會考!今年政大和北大都有考到考古題,只要有做題就是賺到!而考古題到底要複習到多久以前的題目,取決於個人的時間和耐心。像我是將101年至109年的考題整理成考點概要,也就是掌握每年考古題的趨勢為何,能有利於考生重點複習。


  • 自己的筆記

  • 高點的老師最常給同學們的一個建議就是:縱使上課時抄寫再多的筆記,只要考試時寫不出來,就是做白工。因此同學們整理的「筆記」,可依個人喜好做紙本或電子檔,內容要是在考前會不斷複習的重點,且在考試中能夠寫出來的文字,要謹記知識是活的而非死物。


    最後,特別感謝高凱老師教授的行政學,將這一大科目講解得淺顯易懂是很困難的事,課程目錄的安排也很有條理,能夠讓學生有系統地學習行政學的相關背景與理論,推薦給初入公共領域的人。

    其實考研並不難,而是自己有沒有努力的決心。我算晚接觸公行科的外系生,準備研究所的時間也不充裕,甚至考試當天認為自己只是陪考,但卻出乎意料考上第一志願,相信大家只要努力就有回報,加油!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