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台大材料所、清大材料所、交大材料所,「非本科系」也能考取三榜材料所,選擇高點=踏上適合自己的道路,王喜來 成大物理,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考研成績
台大材料所甲組正取
英文:72(加權0.5) 材料科學:63 材料熱力學:100
筆試總分:199 進面試標準:134(大概)
清大材料所正取
理工一(物理化學) 103.75(滿分200)
理工二(材熱工數) 81(滿分200)
理工三(材料科學) 120(滿分200)
資料審查92(多益910)
交大材料所甲組正取
材熱49 材科66 總分115

背景
跨考動機:考大學只填材料跟物理結果就到了物理系,然後物理其實讀到後面真的會覺得物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所以想跨考,然後對電機資工又沒甚麼興趣,所以就決定考材料所(畢竟是以前的第一志願),大四前完全沒修過材料系的課(系上必修就很難應付),甚至大四前連鐵碳相圖都看不懂,所以以我的狀況是一定要補習啦。

準備方式
考試我自己是以台大交大的準備方向去準備的,清大沒有特別去準備(也沒考古可以看),那我覺得時間充裕的話先不要把清大放第一志願,除非你對你找教授很有自信或是真的很想去天下第一材,又可以接受各種教授,可以輕鬆的考清大,因為清大真的算相對好考很多,清大找教授才是最難的一關。(成大沒考但應該也同理)
補習大概是大四暑假(大概7月底) 開始,那時候是先上材熱,我自己是沒有很精確的規劃我要看到哪裡,不過我那時候是以一天一堂課為標準,大概到九月中後上完材熱,我那時候暑假規劃是早上到下午看完一堂課,然後晚餐前要複習一遍,然後晚上就在耍廢,但開學就改成晚上都待在圖書館,所以暑假的目標除了開始上課也差不多要準備開啟讀書狀態了。十月前我原本是在家裡看,但後來十月之後去補習班補VOD的時候發現在補習班上課的效率高好幾倍(雖然要去補習班很遠),在家可能聽一聽就分心去做其他事,建議沒有自制力的一定要去補習班上,那我從十月就開始去補習班上課,快的話調1.5、1.6倍速,三四個小時就可以上完了(家裡搞不好要上到六個小時才能看完),那下午到晚上在圖書館的時間就可以比較多。
然後我筆記也是從頭到尾都自己抄,雖然手很酸沒錯,但真的大力推薦一定要手抄,因為手抄比較能幫助記憶,而且別人的筆記可能有改成他自己看得懂的意思,或是他已經懂了根本沒寫上去,那我覺得自己抄也是蠻重要的一環。但我覺得每個人適合的讀書方式不同,我的方式不一定適用每個人,你如果不確定自己的讀法對不對,我是覺得補習班模考算是可以參考的標準。 那考試期間我們系的考試仔都跑去考電機,所以準備期間有問題的話沒人可以討論,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很常去google找答案或是要自己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讀到後來我自己是覺得好像稍微有幫助,思考能力是有提升啦。

各科細節
材熱
這科比較多理論、證明跟計算,可能物理系這方面的訓練比較扎實所以我讀的算快,第一次模考的時候我的進度其實已經遠超很多了(這點好像跟大家不一樣),課本的話gaskell完全沒讀但題目是幾乎整本都寫完。那我是很完整的讀完一遍就開始寫題目了,補習班只要發什麼我就馬上寫,所以我材熱的讀法就是狂刷題目吧。雖然很多人說每個學校題風不同之類的,但我覺得能都寫就都寫吧,把每種題風弄懂弄會,最後觀念跟計算也不會太差。不過如果想考清大成大的話,證明應該就不需要到太熟。那像老師說的,想上四大一定要把這科讀好,所以一定要把這科當作最有把握的一科,而且這科已經算是很多題型都有被出過了,就算真的哪一間出了很新的題型一定也沒幾個人會寫。那因為我是讀完材熱才開始讀材科,所以我是覺得第一次(或是要讀材科前)讀完材熱的時候就要讀得非常熟,接下來才可以認真寫題目和上材科的課。
今年考試的話,交大有一題考古,偏偏剛好是考古裡我唯一放掉的,Al2O3跟TiO2那題,我就篤定絕對不會考,結果考試當下是覺得應該是去了,最後成績也是蠻爛的,所以交大的材熱算是很愛考考古的一間,所以建議要考交大的話考古一定要寫熟。那清大材熱今年我是覺得很難,不過沒有考古也很難做比較,那清大有一點是計算機真的很爛,寫的時候心態要穩住。那工數完全沒念,但有一題工數吃老本有寫出來,不知道對不對。那台大的熱力學今年算是三間裡最簡單的,雖然台大不太考考古不過題風都還滿像的。
材科
先講筆記跟上課,觀念跟理解的部分老師其實上的很清楚,基本上都能把理解的部分講得很好,那到開始寫題目之前材科的筆記我翻了三四遍吧,然後題目大概到12月才開始寫(題庫班那時後才會發比較多)。那課本Callister的話我這邊算是不好的榜樣,原本想說跟著老師進度就好,課本隨便翻翻,但差不多11月底的時候發現我還有一大堆東西不會(超慌),所以其實到12月才真的開始看,那我那時候花兩個禮拜把整本從頭到尾看一遍加上題目全寫一遍,大概從這裡開始材科才算步入正軌,因為老師會把一些部分移到題庫班才講,那我覺得那些東西1月才上到太晚,所以建議能先讀就先讀,甚至讀越多遍越好,建議課本跟筆記能並進更好,到考試前我算是完整翻過3遍吧。Smith的話是完全沒看。那今年清大的材科算還好(交大部分在物冶講),台大的話今年題風大改,題目雖然變比較簡單但變超多題,最後竟然不是不會寫而是寫不完。

物理冶金
這科我上了大概八成的課吧,如果時間真的有多再來上,這科算是三科裡投資報酬率比較低的,其他兩科讀好再來讀這科。那我雖然考前上了大概八成的課,但考前是幾乎放掉沒讀,結果今年考交大我直接失策,考前想說物冶的題目應該都會出在選考物冶的吧,所以我考前連物冶都沒翻過,結果出了成核跟擴散,而且都是基本題(有讀一定會),當下超後悔。總結的話還是看個人,物冶是能在考卷上幫你加分的,但你如果連基本分(材熱材科)都拿不到其實不應該來讀物冶。不過考完的話也是可以用下學期把這部分課上完,畢竟對未來是會有幫助的。
普物普化
放推裸考吃老本。清大的題目就是高中水準,高中有讀好應該不會算很難。成大雖然我沒考但我有稍微翻過考古,難度是真的蠻高的,如果想考成大應該還是要讀一下。
口試
台大
台大口試幾乎是問跨考和專題相關的,雖然都有答出來但我好像太緊張講話超卡(問題真的會蠻有深度的)所以應該是因為這樣面試很低分,也有可能因為我大學沒修甚麼相關的課,所以專業問題也不知道怎麼問。(如果真的血統不好或成績很爛怕口試低分的話就多讀點書讓考試成績高一點吧ㄏㄏ)
然後雖然很多人選擇考試就決定不做專題,但我建議如果還是大三的話一定要做專題,不一定要把大部份精力花在上面,但如果可以弄的非常懂,對考完找教授蠻加分的,口試如果有問也比較可以預測會問甚麼。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