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政大經研所、中央經研所,五專生一路過關斬將躍上政大經研所,劉邦(劉邦啟),李敦新 中興財金 ,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劉邦(劉邦啟)背景:
致理科技大學五專部企管系畢業,轉學考考上中興財金系。
因為考過轉學考,所以在經濟、微積分這兩個科目可以說是已經完整的學過一輪了,不過在經研所的考題面前,過去所學的經濟簡直不值一提,還是被題目們狠狠摔了好幾巴掌。
倒是在讀統計學的時候,因為有厚實的微積分底子,所以學習上省去許多微積分的困擾。
一、讀書計畫
很早就決定要考財金所,但是隨著對經濟學的學習越來越深,開始逐漸在財金所與經研所之間不斷游移,直到七月正課開始兩週後才果斷決定考經研所。
《七月到九月中》
經濟學:
暑期正課開始,但是憑藉著轉學考曾經打下的基礎,整個正課,劉邦老師的進度對我來說是相對沒有壓力的。雖說如此,但是在七月中旬就決定以經研所為目標的我,還多買了蔡攀龍、張寶塔老師合著的【個體經濟學】、賴景昌老師的【總體經濟學】、毛慶生老師的【總體經濟學-古典新論】等書,用來加強對於經濟學的學習與認知。其中,除了古典新論外,整個暑假我都在與上面兩本個、總經課本以及劉邦老師的講義中苦讀,篇幅之多、內容之雜,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憑藉著對於經濟學的熱愛,以及對研究所的追求下,總算是把個、總經再一次的深刻的學習完成。這個階段的學習相當重要,因為往後鮮少有時間能夠再一頁一頁,一字不漏的精讀課文。所以我認為這個時期的學習絕對不能馬虎。必須要把每個觀念、圖形、計算都深刻的理解並熟稔於心。
與此同時我也搭配高勝銘老師與劉邦老師合著的經典題型解析一起使用,每當完成一個章節的學習,我便會將該章節的經典題型相關題目全部寫完。不過到後期(十月中)僅能將個經題目全部完成、部份重點章節重複練習、且總經僅完成1/3,這部分實在相當不足!
《十月到一月》
這段期間為題庫班的開課時間,這個時候算是把過去兩個半月來所學的內容再一次系統性的複習過。這段期間我反覆的再寫過個總經重點章節的經典題型,透過練習題目的過程中審視自己對於哪些觀念仍然模糊不清,並且再回頭拿課本出來仔細複習不熟的觀念。
直到十一月開始我才開始全力讀毛老師的古典新論、放棄凱因斯部分的總經。對於臺大經研所來說,這本課本簡直是必讀聖經。然而我開始讀的時間實在太晚了,僅能迅速的把各個章節讀過幾次、圖形的畫過數次,題目卻練習甚少,甚至沒有碰過。也難怪無緣臺大(嘆)
這個時期相當關鍵,畢竟在正式進入考古題練習前,需要不斷的加強自己的實力。除了課本不斷的重讀不熟的觀念、經典題型不斷地重寫容易忘記的題型外,還需要在無止盡的讀書生活中找到持續下去的動力。
《一月到考前》
開啟刷考古題模式,雖然一直以來我對於重複的刷題目相當反感。我認為,唯有將觀念徹底熟透,題型再怎麼變化都難不倒的!然而,台大經研的題目屢屢使我大開眼界。個經題目近三年的考法前所未見,以十題複選題定生死,每個題目都不需要大量計算,但需要厚實的基礎以及靈活運用經濟學理論的能力。即使進入考題之前我自認課本的觀念早已熟透,但是100分鐘下來卻仍然被題目打臉無數次。為此,台大經研的考古題寫了將近十年,但是考風約莫三年會改變一次。
與之相比,政大經研的個經就相當好準備,考的幾乎都是標準題型,供需理論、消費者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福利經濟學等等的,每個章節幾乎都有涵蓋。雖然題目短短一行,但是每題的答案往往都需要寫將近半頁的活頁紙,著實令人手痠。政大經研的考古題我寫的相對較少,僅五年左右,但是題型變化不大,只需要將基本觀念徹底釐清,拿分其實是相當容易的。
台大總經的題目更是令人不知如何下手,每次都只能看著題目發愣,想破頭也不知該從何下筆。最後只能頹喪的翻著古典新論,勉強把答案寫出來。我覺得臺大經研的總經相當不好準備,畢竟坊間完全沒有解答可以參考,今有高老師與劉老師合著的經研所歷屆試題解析有少數幾年的詳解,但是解答本身卻也不容易懂。僅能依靠自己對於古典新論的理解,加上課本的各種釋例解出少數幾題。
政大總經的題目與台大相比確實親切的多,偶有幾年出的稍微難一些,但是仍不出基本觀念的應用。IS-LM、AD-AS模型、菲利浦曲線、經濟成長、各學派比較等等的題型,都是政大總經常見的基本題。雖然基本,但是卻也往骨子裡考對於經濟學理論最核心的認識。因此僅以題海策略來應付經研所的考試,想必會相當慘烈。
二、推薦老師
經濟學:劉邦老師
劉邦老師的教學態度認真且富有熱忱,為人親切且富有正面能量。每次上課總是能從老師那得到滿滿的正能量,即使昨天還覺得自己要落榜了,隔天上完老師的課便覺得自己所向無敵,再怎麼難的題目都能迎刃而解。
除了心靈能量的補充外,劉老師的教學風格更是一絕。透過清晰的解說將無數個經濟學理論以生活化、直觀的方式解釋,並且透徹地把每個觀念細緻的講解。完全不以題海策略,使同學們死記硬背的把經濟學理論烙印在腦海裡。透過劉老師的教學方式,經濟學理論彷彿渾然天成,本該就如此般的建構在腦海中。即使會忘記理論,但是透過生活中垂手可得的例子,稍加思考便可以快速地想起。這種學習對我來說,本來就喜歡經濟學,現在又更加熱愛經濟學。
因此我強烈推薦劉邦老師的經濟學,無論是經研所抑或是財金所,透過這種學習方式,將可以把經濟學學得更加靈活。而非刷完題海,考完試之後所有觀念隨即離腦而去。
財務管理:張永霖老師
說來慚愧,在大二升大三那年暑假上過一次完整的財管課程,原本規劃要考的財金所,到了大三升大四暑假正課班開課兩週後,卻改為經研所。為此,放棄了財管的所有課程。
然而,那一次完整的財管課程,卻使我體會了張永霖老師的魅力。老師特有的黑色幽默,總是在課堂上把學生電個半死,但是卻完全不讓人感到不悅,反而會使人更加有警覺而認真學習。張老師有著深厚的實務經驗,因此在財管的課程中屢屢搭配實務操作,使我們對於理論與實務都有相當的了解。而老師上課精煉的板書更是必抄筆記,這些筆記即使往後我已經少碰財管了,但是拿出來複習時卻還是能快速地記起各種財管的觀念。因此我認為財金所的財管,沒有體驗過張老師的教學真的會很可惜!
三、你選擇的學習方式
時間分配上,我盡可能地把課、打工都集中在某幾天,一週約有三天整天的時間可以讀書。約莫早上八點半到九點間進圖書館,中午十二點半到一點間吃午餐,晚餐大概在六點半到七點,晚上讀到十一點左右離開自習室。其餘時間用來專心讀書,讀書的時候真的要把手機關機,盡可能地使自己沒有機會使用。在考研這段期間,我將不必要的社群軟體都刪除,如:FB、IG等會使用大量時間的軟體。iphone每週日早上都會計算這週的每天平均螢幕使用時間,我自己是都落在一小時到一小時半之間。除了吃飯以外,幾乎不使用手機。
有些人可能習慣讀得很晚,導致隔天早上起不來,過了中午後才開始讀書。這對考研來說恐怕並非好的方式,畢竟考試時間都是從早上八點開始,如果沒有從讀書期間就開始讓自己的腦袋習慣在八點的時候就進入全效能運作模式。那麼在真正上考場那天,反而可能使自己的腦袋無法充分運用,導致考場失利。因此我認為規律的作息,早睡早起的讀書習慣,絕對是有助於準備考試的。我跟幾個朋友在考完期末考之後的隔週,為了增加讀書時間,早上七點就在空教室開始讀書,讀到八點半左右吃早餐。九點進圖書館開始讀書,晚上十一點半才離開自習室。日復一日,直到考前。這段期間的早起不僅使我增加更多讀書時間,也使我的大腦能夠習慣早上七點開機,八點達到完全運作的能力。
四、題庫班對你的幫助
題庫班以系統性有架構的幫助我們快速複習,對於第一次學習經濟學的同學,我認為題庫般的幫助是相當大的。因為經濟學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將龐大複雜的架構建立在腦海中,而暑假的正課班步調緊湊,課程數眾多。很容易使初學者無法建立清楚的架構樹在腦海中,而題庫班此時就發揮莫大作用!透過劉邦老師獨特的講解方式,將能使那些龐雜的觀念清楚的建立在腦海中。因此我相當推薦同學們能夠上題庫班,除了可以幫自己建立更穩健的架構樹,更能透過題庫班精練的題庫來審視自己對於哪些部分仍然不夠熟悉。這對即將面臨考試而沒有太多時間重新讀課本的的考生們來說,是非常重要且有幫助的!
五、心態
前面跟大家分享很多,但我認為現在要說的才是最重要的。考研究所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於那些早已忘記如何讀書的人來說是痛苦的。對於那些習慣期中末考刷刷老師給的題庫、寫寫學長姐留下來的考古題就能過的人來說亦是難熬。對於那些習慣高中讀書方式,一昧的讀書不求原因、不求學理,僅求答案的人來說,更是煎熬萬分。許多人認為研究所難考,認為準備研究所的過程無比痛苦。其實只是因為找不到動機罷了。
所謂動機,是指為什麼考研究所?如果能夠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而不是同學們考自己就跟著考、躲避出社會的現實、掩飾自己大學學習失敗、漫無目標的任意決定,那麼準備研究所的過程其實是充實的。
我聽過幾個不佳的考研原因:為了出社會的起薪高、大學學的不夠深,想要在研究所學的更多、只是想讀頂大等等。這些原因如果能夠使內心足夠堅強、意志足夠堅定,那麼便足以成為適合的考研動機。否則,考研的過程很容易擊倒一個人。
如果僅為了出社會得到更高的薪水,那麼不需要臺政,四中研究所畢業亦有不錯的起薪。
如果是因為大學學的不夠,想在研究所學習更多,那也很奇怪。大學四年的時間都學不夠了,多兩年的研究所就能學得夠嗎?
如果只是為了讀頂大而考研,那麼怎麼不一開始就重考學測、指考、轉學考,非得要浪費四年在四中、地名大學甚或是私大呢?
許多人認為經統財很重要,花很多時間準備。但是,如果心態沒準備好,那麼這些學科又怎麼準備的好?如果你很有耐心地看到這裡,我很感謝,同時我也希望你能夠給自己一些時間好好想想,「為什麼我要考研究所?」這個問題很重要,但卻不被重視。如果這個問題在螢幕前的你能夠仔細思考,得出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答案,那麼我相信未來準備研究所的過程中,你一定不會痛苦,至少不會太痛苦XD。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讀書方法想問得更仔細,或是考研心態該如何調整等問題,歡迎大家私訊我,我會很樂意幫助需要幫忙的人,臉書直接搜尋我名字應該就可以找到我了。最後,祝所有準備研究所的人都能有理想的結果!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