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清大材料所、成大材料所,制定自己讀書計畫,穩定心態準備。感謝李老師讓我上榜頂大,李正中(李正中),許立人 成大材料系,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李正中(李正中)考研成績
台大材料所國際應用材料組一階通過
英文(B) 46 加權後23
材料科學 56
口試 (放棄) 口試資格所需總分29.00
清大材料所正取
理工一(物理化學) 95.75(滿分200)
理工二(材熱工數) 60(滿分200)
理工三(材料科學) 98(滿分200) 總分253.75
最低錄取總分170.75
成大材料所正取
物理化學55 材熱76 材科75 英文72 (後刷20%)
(英文不計分,只須通過最低門檻) 平均加權成績68.67 正取最低錄取61.50
備取最低錄取29.33
準備方式和心路歷程
首先我要先聲明一下,雖然通常都說報了補習班就應該要往台(清)交考,但我當時報名的動機就只是想要1.好好充實自身實力和2.穩穩做好『保底成大』這件事而已,因此我的準備方向基本就是以成大為主,然後再用準備成大所累積的實力去嘗試往上考,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就決定非去北部不可,那可以多看看其他學長姐的準備方式。
大三下
我是寒假過後3月中才報名補習班,然後因為要顧課業和自己很愛玩,大概到4月中才開始看課程,我先開110材熱,那時規定自己一天至少1到2部(一堂課3部),到暑假前只看了10幾堂課左右(看完還沒有複習)
暑假
暑假前我已經靠關係拿到了材科(callister中譯本)、普物(大學物理精要)、普化(張晉化學),回北部時有把callister帶回去,但最後完全沒翻,都是以看補習班VOD為主。(今年因為疫情和老師身體狀況,所以都不用去網院上課,且課程基本都是看110年的)
剛開始還只有材熱影片,我是規定自己一天至少看4部,因為自己想要做精美的筆記,所以大概都只用1.5倍速看且時不時還會按暫停,等到不久後材科出來了,一天就變成材熱3部加材科1部,本來照這個進度應該八月前就能看完材熱和大概1/3材科,然後剩下時間就能在暑假結束前一邊複習材熱筆記一邊把材科看完,但是計劃往往無法順利執行,因為不用去網院而回家裡,讓我除了常常會想耍廢以外,還會去跟家裡走各種出遊行程,最後讓我到暑假結束才看完材熱課程,材科也才大概看了10幾堂,且都還沒複習筆記。
※這邊我想說,在準備的中後期,我發現若是不只想考成大,這樣的暑假進度有點太少,雖然我暑假過得蠻輕鬆愉快的,但開學後要在邊顧課業邊應付各種雜事的情況下準備剩下的進度,還是有點壓力,所以我覺得暑假可以的話去把材熱材科VOD都看完,並且把兩個的筆記都複習過一遍,這樣你準備到中期時突然想再多看其他教科書和課程或是想多寫些題目的時候,才不會覺得有時間壓力。
9月~10月(沒事就待在圖書館)
學期開始後,9月我首先把暑假的進度補齊,一邊看剩下的材科VOD(一天一堂),一邊複習自己的材熱筆記,由於材熱拖太久才重新複習,我第一遍複習筆記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天中花蠻多時間在材熱,而在那堂材科上就不能花太多時間,所以我材科的筆記是用鉛筆簡單抄(基本就老師寫了什麼我就全部照抄下來 沒怎麼整理)。
到了10月,我一邊複習材科筆記,一邊開始讀callister中譯本,雖然那本書東西非常多,但上完補習班材科後,應該有一半左右的內容都可以很快掃過去,比較重要的是那些內文中舉的例子、數據,還有表格、圖片和圖片底下的文字內容,這些通常VOD沒特別講但考試愛考,而我因為拿傳承的書,上面有把成大20年才科考古有考的東西都畫線,所以我看的時候就是拿A4筆記紙把VOD沒講或我還不太會的觀念和劃過的內容全整理下來(總共22頁單面A4)
11月~12月(跟一群同學去系K)
因為上一屆學長姐大概是9月就開始一邊慢慢寫考古一邊讀其他,所以到11月才開始的我就是全力寫考古,而前面說過我以成大為主,所以我整個準備期間有寫的題目只有才科callister習題、李正中才熱上課例題和20年成大考古而已,因為我遵從李正中老師說過的一段話:「題目是寫不完的,比起花很多時間去寫一堆很難的題目,不如回去再把你的筆記看熟。」
成大考古來說,基本上你熟讀材熱/材筆記和callister後,這兩科的考古寫起來是真的蠻簡單的,一兩個禮拜就完成兩科的20年。所以這兩個月我基本上都花在普物普化考古上,其實準備這一科最理想情況是要先把物理精要和張晉化學都看過一次再寫考古,但因為我沒有準備過考指考的物理化學,加上已經12月了,我覺得自己沒能力也沒時間去搞懂這兩本書,於是這科我是用考古學習法,先直接去寫題目,然後就會發現題目就分兩種,一是簡單到不讀書也會,這種就寫過後不用再理它;二是幾乎不知道題目要你幹嘛所以完全不會算,這時我會找學長姊的詳解看這題是什麼領域、用到哪個公式或觀念,然後再去翻書找到那個部分看一看,就這樣把考試會用到的物化公式、觀念學起來。
12月底~考前(系K)
因此我在最後這段時間主要就是把我一直以來有的東西再全部複習一次,包括材熱筆記、材科筆記、callister筆記和成大考古(尤其物化),在複習的時候也多看看身邊的人,特別是有兩三個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湊過去聽一聽,一邊增加一些自己可能漏掉但別人有注意到的重點,一邊在跟同學的討論中再次釐清自己觀念是否正確,最後我就是回家過了個年,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調整好心態去面對考試。
各科整理與叮嚀
再次聲明,以下是我覺得可以穩穩上成大的準備,要考其他學校的話,可能要依自己的需求把物冶和題庫班看完並複習,題目也可以多做台大考古和補習班發的題本。(題目不一定要最後再做,可以邊讀邊做一點,這樣也比較不會讀到疲勞)
材熱(正中VOD→讀熟筆記→做成大考古)
材熱我覺得一定要自己做筆記,印象比較深刻,對於日後的複習會非常有幫助,而複習次數我是建議最少3次以上,最好就是能一兩個月就重新看一次,反正會越看越快,這樣能一直維持材熱的實力,在讀熟並寫完成大考古後,考成大材熱鐵定沒問題了;而清大的題目可能會較難,但還是能應付,可是若要寫台大那種手寫題,就可能要在多去寫一些題目,練習怎麼一步步的把假設、觀念和計算過程寫好。
材科(正中VOD→讀筆記→讀Callister→做成大考古)
材科的話就不一定要自己做筆記,因為李正中老師在材科課程講的是觀念居多,也沒有很難(不像物冶),所以用共筆什麼的都行,而且之後讀筆記基本上只要一兩次就好,畢竟看callister會把那些基本觀念再複習一次,至於callister第一遍建議全讀並找重點劃線,然後再把畫線的看過第二遍就可以了,這樣去把題目做完後,成大就沒問題;如果是考清大的話,有時間可以翻翻smith(會有一些從裡面考),但沒有時間的話看完callister也能應付;台大的話因為是大材料科學,若題目是有關材科範圍,可能可以扯一些東西出來,但若是物冶題就除非你有上課了。
普物、普化(物理精要、張晉化學→做成大考古)
若是考指考有好好準備物化的,可以先看完那兩本書(書裡的題目可以都跳過),再去把考古搞懂,若跟我一樣實力或時間不夠的,可以考古學習,基本上弄懂成大物化考古,就能同時應付成+清了。
心得感想
我覺得準備考研有三件事蠻重要的,一是制定讀書計畫(可以的話給自己訂個比較認真比較硬的讀書計畫,這樣可以讓你每天都有明確要做的事,且因為人總會做得比計畫慢,所以你一開始照著比較嚴的規定做,若是真的慢了也不會覺得準備不完,然後時不時可以和跟你一起努力的人互相關心一下,看看彼此的讀書進度來審視督處自己)
二是要有適當的休息放鬆時間(這個很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處於緊繃狀態,也不是每個時段的精神都很好,所以可以根據自身狀況定休息時間,像我們有人受不了早起,就睡到中午12才來讀,但晚上就11點後才走,阿我自己早上能起來看書的就9點開讀,晚上9點提早回去休息,然後一整個禮拜有時會挑半天假日出去走走之類的放鬆心情,不然一但真的讀到疲乏,可能一整個星期都不想讀書,這樣不會比較好)
最後也最重要就是相信自己(這有兩部分,第一是只要有達成目標的決心,就算最壞情況你暑假後才開始準備,也一定是有機會的,不用太在意其他人是不是很厲害,害怕自己考不贏,這些不重要,只要學完李正中老師的東西,以應考來說是絕對足夠甚至超過的;第二就是相信自己的所準備的東西,像我在中後期一直在複習筆記時,看到別人有看物冶的、看題庫的和寫補習班發的題目的,就有懷疑自己是不是也該去準備那些東西,但這也沒必要,只要你有把正中基本的東西都準備好,我相信就有足夠的實力去應戰了)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