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交大材料所、清大材料所、成大材料所,基本工做足,課有上好上滿配合筆記複習,問鼎台清交成不是夢,李正中(李正中),陳閎霖 成大材料系,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李正中(李正中)考研成績
清大材料所正取
理工一(物理化學) 151/200
理工二(材熱工數) 65/200
理工三(材料科學) 122/200 總分 338
備取最低錄取總分 170.75 最低正取總分約250
成大材料所正取12
物理化學 68.5/100
材料熱力學 89/100
材料科學 60/100 平均分數 72.5
備取最低錄取平均分數 29.33 最低正取平均分數61.50
台大材料所甲組過一階(未面試)
材料熱力學 80/100
英文(B) 60/100 加權後 30/50材料科學 44/100 總分 154
過一階最低總分 137
交大材料所甲組備取7(備上)
準備方式
由於我一開始的想法是不想考試只想推甄成大,所以我很晚(升大四暑假)才開始準備考研,大三上下都在刷分當分奴。後來覺得其實應該早點決定要不要考試,才不會準備時間太過不足(大概三下就可以開始準備)。
升大四暑假---開始看材熱材科VOD
由於很晚才開始準備考試的事情,所以我一開始蠻拚的,大概一天看4~5部材熱影片,由於暑假這段時間比較閒,所以看的進度也推得比較快。但由於耍廢實在太過舒爽,所以大概到8月多我就開始怠惰,原本預計8月中可以把材熱看完,最後到了九月初才把材熱VOD看完,甚至還沒開始看材科VOD,不過我比較慶幸當時的我除了看VOD外有自己手抄筆記,沒有用其他人抄的筆記,雖然過程並不輕鬆,但後面複習真的比其他人快很多,而且聽課也會比較認真,所以印象也比較多。當時的我只有純看VOD而已,但我後來有點後悔,在看完VOD之後應該要每天複習,不然看完再一次複習還是有些吃力。
暑假完到十月底---開始看材科VOD
在看完材熱VOD之後,由於時間拖得太長,所以當時我爆看材科VOD,一天大概看6部(中間有時候繼續耍廢),根本超累,效率也超差,不過這是我怠惰的報應。在看材科的時候我也是手抄筆記,最後有把它整理完一本(雖然我後來沒什麼碰它),材科我覺得最推的是聽正中老師講差排那部分,我是覺得應該很難有其他老師跟他一樣講那麼仔細,雖然教的有點太難,但如果抱持著學東西的心態去聽那門課其實可以收穫蠻多東西的。
十月底到十二月底
由於我的進度實在太慢,所以我大概到11月初才開始複習材熱(看老師筆記),當初看的方式是我會準備幾張活頁紙,把老師上課強調的專有名詞定義全部手抄一遍(就算筆記之前抄過又很多字要寫),這樣確保自己能記熟每個地方,老師講的計算題全部都有再算一遍,補習班發的題目也是配合進度一起寫的,一開始我覺得自己超爛,剛複習完的東西馬上就忘了,這也是為甚麼我建議邊上課邊複習,總之我整本材熱大概在這個時間複習了3~4遍。由於我材熱看太爽了,看完發現自己Callister中譯本根本還沒看,所以我十二月基本上都在看Callister(其他人這時間應該看完了),當時由於時間不足,所以我材科中譯本只翻過一遍就放到旁邊了,當時複習的時候我有把一些上面的公式或一些名詞的定義整理在一起,確保自己之後複習的效率,看完Callister之後我就開始看Smith精簡版,因為我主要目標放在清大,所以蠻推薦看的,準備方法和Callister一樣。接下來我就只看之前抄下來的部分還有看同學整理的筆記。大概在12月初我開始看材科題庫班VOD(手抄筆記),這就是真的為了考試才開的課程,裡面有李老師針對各校(主要台大)的歷年考古題進行講解,並額外補充一些知識,這部分的課我覺得在考研的材科部分是最有用的,李老師在這部分的碳鋼講的超級清楚,雖然內容很多,但只要是考碳鋼的部分,在他的筆記或補習班給的資料一定找的到,如果有時間的話蠻建議補題庫班的,但因為時間剩太少,我就沒有繼續看材熱題庫班了QQ。
另外我物化的部分(張晉化學;大學物理精要)也是到11月底才開始碰的,不過由於我是指考生,所以準備起來超快,只要每天按進度走,蠻快就可以看完了。
十二月底到考試前
到一月時我繼續推我材科題庫班進度,同時開始寫成大考古題(材熱材科物化同時寫),因為前面我把材熱復習得很熟加上成大又考很簡單,所以我基本上半小時可以寫完一回材熱考古題,材科的部分差不多一個小時可以寫完,上面不會的題目要全部弄熟(因為高機率會考),公式不會就硬記,觀念不會就拿來一起討論。物化的部分就比較麻煩,因為成大物理的部分有點難,所以一定要強迫自己理解他,不會就去問同學,千萬不要到考場才在想這題要怎麼算,化學的話就只有背,願意努力一定不難。
阿考試前幾天的時間我基本上在寫台大清大考古題還有最後複習以前的上課筆記,基本上這個時間材熱材科都看得差不多了,就把筆記在翻一次而已,比較特別的是我把Smith原文書最後一章在講生醫材料看了一遍(中譯本沒有),把這些都看完基本可以應付考試~
各科準備方式
材熱:
正中VOD + 補習班給的習題(裡面題目幾乎都有寫,除非老師上課特別提不用寫)+ 台大清大成大考古
材科:
正中VOD (正課+題庫班) + Callister中譯本 + Smith中譯本/原文書(生醫材料) + 台大清大成大考古
物化:
張晉化學 + 大學物理精要,如果高中指考有好好念普物普化的,這科準備起來應該是很輕鬆又很快,寫完成大的物化考古,基本就會寫清大的物化~
物理冶金:
由於準備時間不足,我就沒有特別去準備物理冶金的部分(今年只有台大會考),還是建議學弟妹有時間可以看過,畢竟你會別人不會就是有優勢
各校準備方式
台大:
因為準備時間太短,所以我沒有特別去準備台大,僅僅是把正中上課的筆記讀個滾瓜爛熟,在配合補習班的資料,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但可能我材熱看的真的蠻熟的,加上今年考得又很簡單,所以只有最後一題不會寫,其他基本上十拿九穩。材科的部分就比較掉漆,因為沒有上物理冶金所以對某些考試的題目比較沒那麼熟,所以拿的分數蠻低的,不過今年整體材科也考不難,純粹我沒準備好。另外英文的話就憑個人實力,畢竟不好準備,所以拿個基本分就差不多了,除非你像我同學以前在香港生活過,根本超成功,隨便讀多益990,不然大家應該差不多。
因為台大放榜的時候我已經找完教授了,所以就沒有去面試,不過去面試建議有做專題,跟教授比較有話聊,聽說台大教授蠻吃這一塊的,畢竟每個教授都希望能收有專題經驗的人進來實驗室,其他就只能看談吐和看教授感覺,感覺對了台大就是你的。
清大:
其實今年清大算蠻好上的,物化超級簡單,基本考過指考的跟喝水吃飯差不多,但要在考試前算好怎麼分配時間,不要慢慢寫,不然會寫不完,這樣超虧,看到難的計算直接跳過,把基本題拿一拿。材熱的部分就比較難拿分,因為清大出題燒喜歡考一些沒人算的出來的計算題,就算你知道怎麼算,加上清大考試附的計算機有夠難按,所以時間要拿捏好,不要全部時間都花在計算題,觀念的部分就很簡單,只要正中筆記有看熟基本上就足以應付了。材科的部分有時間就建議看一下Smith,因為內容和Callister有些許不同,所以只讀Callister可能會有點危險,考試前可以看一下Smith原文書最後一章在講生醫材料,每年應該都匯出個一兩題,有看到的話蠻賺的。工數的部分我個人是直接放推,看都沒看反正大家基本都不會寫,當然如果時間真的太多。還是可以準備一下。我覺得清大最麻煩的一點是你考試一定要正取,不然基本上找不太到理想的教授,所以如果有人想去清大的,可能要多準備一點比較穩。
交大:
交大今年是書審,所以對有做專題和成績趴數前面的超級吃香,不知道之後會不會繼續書審。交大最大的好處是教授很好找(有規定要流名額給考試生),所以基本上不會找到雷教授,如果有想要去交大的可能要著重在自己的學期成績和專題上。
成大:
成大我覺得是最容易準備的,畢竟很多考古,最難克服的大概只有物化,但把補習班的課上完基本上不會有太多問題。成大歷屆考古也要確實做完,我個人是做一次,但若是以成大為第一志願的話建議做兩次以上,雖然考古題裡面有一些題目出得很怪,但只要和同學討論出一個答案就好,大概率會是正確答案,基本上成大要正取很簡單,不過還是那句話,基本工要做足,不要覺得成大考考古就瘋狂耍廢,這樣如果不小心背到很後面的話痛苦的會是自己。
總結總的來說,要考材料所除了台大要多下一些功夫,其他基本上只要肯努力都不難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只要基本工有做足,課有上好上滿配合自己的筆記複習,出來的考試結果應該會是理想的。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絕對不要放棄,雖然偶時候可能讀得很累很想耍廢(例如7~10月的我),但耍廢後得到的是滿滿的罪惡感,能撐盡量撐,找一個讀書夥伴一起在同一個地方讀書,不要否定自己,就算一開始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會也沒關係,撐過去就是你的,最後祝福各位學弟妹都能考到心中理想的學校,並且找到自己適合的研究所~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