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交大材料所奈米組、成大半導體學院封測學程,補習加強了科目的熟悉度對書審觀念很有幫助,助我連續上榜,李正中(李正中),楊軒宇 成大材料系,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李正中(李正中)前言
這邊先打預防針,因為今年交大材料把考試的部分改成書面審查,我本來以為成大有校名優勢,隨便都能錄取,所以我到考前一個月時就鬆懈了,因此在考研究所的部分表現差強人意。因此這邊我要再三叮嚀:不管對自己多麼有信心,直到最後一間學校考完前,都不能掉以輕心!
研究所的部分,我比較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書面審查系所』的部分,若是對這部分比較有興趣的學弟妹,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書審資料準備的部分。
研究所用書
材熱:1.補習班VOD / 2.Gaskell教科書
材科:1.補習班VOD / 2.Callister教科書 / 3.Smith教科書
物理:1.大學物理學精要
化學:1.張晉化學完全攻略
研究所各科目考試準備方向
材熱
我是4月底的時候報名補習班,但一直耍廢到5月中旬才陸陸續續開始看了幾堂材熱。每天1、2堂課,一直到8月中才把材熱看完,這樣的進度真的太慢了。我是建議大家可以在放暑假前就把材熱VOD上完,畢竟後續複習時間還要再算上一個月左右。李老師 的材熱課程真的教的很札實,認真上完一遍之後,再複習一遍之後,材熱就沒問題了。筆記一定要讀熟,剩下就是去寫考古,然後遇到不會的再回去翻一下筆記複習觀念。有空可以多寫一些Gaskell教科書的題目,畢竟材熱的考題有很多都是從課本裡面抓出來的。
材科
我自己是看完材熱VOD之後就馬上接著上材科VOD,但是我會建議大家先不要看李老師的材科。因為李老師材科雖然教的很厲害,可是他會挑章節教,他認為比較不重要的部份可能就會稍微提到甚至是直接跳過,偏偏成大就很愛考這些被跳過的部分。
因此材科準備的方式如下:要先細讀一遍Callister,並且一定要做筆記,過程會先花上1個多月,這時候對大部分的章節會有一定的記憶,緊接著馬上刷考古題。這時做考古題會錯的一蹋糊塗,可能50題裡錯個20、30題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不用緊張。每做完一年考古題就要馬上檢討,一定要檢討到會為止,把原本筆記沒做到的部分都補進去筆記裡,等到做完20年考古題後,可能會再花上一個月左右。確實地完成以上步驟後,再回去重讀一遍課本+筆記,這時候會發現讀起來很快、很輕鬆,這也代表材科這一部分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
若是志在台大、清大,一定要讀李老師的材科VOD,很多重要的觀念都要好好上過一遍(ex:差排、滑移、擴散、等章節)。另外,清大很愛考Smith教科書的內容,他們材科常常把課本內容整段出到題目裡。因此時間還算充裕的話,可以多翻一下Smith原文書。不要讀Smith中譯版,內容很少又寫得很爛。
物理化學
我個人認為這科才是大魔王科目:要花超多時間準備,題目出很廣又很難,投資報酬率低到不行,可是放著不管又會死很慘的一科。
物理方面,成大比較愛考近代物理(電、光、磁);清大比較愛考古典物理(牛頓力學、轉動貫量),若有明確目標,可以往常考的章節去準備。
化學方面,每年考的章節都不太一樣,比較常看到的像是:緩衝溶液、酸鹼鹽、沉澱表、化學反應等,可以多準備這些章節。
物理化學就是比誰讀的比較多,這科是真正可以跟別人拉開差距的一科,但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去背它,並且也不像材料本科一樣以後會用到,因此要花多少時間去準備它,要自己拿捏好。有考指考的準備起來會相對輕鬆許多,像我就是繁星仔,物理化學對我來說根本就像天書一樣難讀……
物冶
我考前沒有讀物冶,因為只有台大會考到物冶內容,不過我那些有讀物冶的同學今年每間學校都考得很好,這部分供參考。
但是我考完研後還是有在上李老師的物冶,我也建議大家都要上一下物冶,對以後研究所或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書面資料準備
有鑑於疫情的影響,有許多科系都把考試的部分改成書面審查,像是交大材料所今年三個組都改成書審,我相信將來書審有很大的可能會取代考試入學成為主流,畢竟教授不用出題目、改考卷,會相對輕鬆很多,因此這部分大家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書審要準備的內容包括:自介、專題、成績、特殊經歷、工作經驗等,其中專題的部分最為重要。很多系所看到沒做專題的,評分就是直接低別人好幾分。
可能有學弟妹會很緊張的問要是沒做專題怎麼辦? 這部分有兩個方法可以解決:
1.找篇自己有興趣的paper,把那篇paper從一開始(比如目前材料遇到的瓶頸),到中間(paper中是用何種方法解決問題),到最後(paper的結果分析),用自己的話完整的呈現出來。另外再加一些自己的見解(比方為何paper的結論長這樣,有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可以怎麼改進或嘗試?),整理完後,將其寫成一篇仿照專題的「專題探討」。
2.有些課會有期末報告,若是報告內容有題到: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結果探討 這三部分,就可以把它做成像第1點那樣的「專題探討」。
我本身是修大四上選修課:應用材料專題-半導體顯示與技術,期末的小組報告就是做一篇專題討論,我就把它當成所謂的「專題探討」放進書審資料裡。另外像是材析課做的報告,也都可以當作專題探討。總之,專題的部分絕對不能是空著的,畢竟評分教授是想看你有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若是這部分是空著的,就算你能力很強,教授也不會知道。
其他加分項目像是工作經歷,也可以把它放進書審資料中,並且盡量把工作內容跟材料系扯上關係。比如我之前暑假在煉鋼廠工作,我就把它跟鋼鐵材料加工的領域扯在一起。這部分要自由發揮,可以唬爛,但不要說謊。
還有像是其他特殊的經歷也都可以放進資料中,像是我之前高三暑假有去武漢大學工學院面試,我就把這段經歷放進去,沒想到效果出奇得好,每一位教授在面試時都會問起這一段經歷。如果你們有什麼特別的經歷也都可以放進去,像是什麼微積分競賽得獎、或是參加什麼材料競賽,這些你有的而別人沒有的經歷,教授們最愛看也最愛問。
以上幾點提到的是書審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僅是教授評分時最愛看的地方,也是面試時最容易被問的部份,因此在這些部分一定要下功夫去做。
結論:
1.製作書審資料最多只會花一週的時間,我建議大家都可以花時間去做一下,這些資料還可以當作台大二階面試的資料,找教授時也可以當作個人簡歷附在信件中。
2.書審資料的內容可以唬爛甚至是稍微誇大,但絕對不要做假資料。
3.若想了解更多(尤其是專題的部分),可以私訊問我詳細資訊或拿書審範本。
4.補習對書審的幫助比較全面,因為自己的科目理解程度高了,在應答的時候自然比較得心應手,畢竟系上教授的教學並不是很平均也不是都很深入。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