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中山資管所、中央資管所,跨考需要的是比別人多的毅力與耐力和信心!,金乃傑(魏取向),施佳妏 東吳大學日文系,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金乃傑(魏取向)一、 背景
無實習比賽,有校內工讀,因為很輕鬆到考前都一直有打工。知道交換留學去不了後便決定考研,大四才開始修資管的課延畢一學期修完(大二大三時修過全校性資訊課的程度),在學校修資管的課成績不錯覺得也許可以繼續念下去。

二、 報考系所
都考MIS組。台政有面試,有自知之明覺得跨考面試也是被刷就沒報,交大資管今年改書審也沒報(但看到管科乙組考計概想說報看看),央興撞選央,中正也有報但後來中央放榜後沒去考,第一志願是中央,但我考中央超級曲折(後面第五段分享)

三、 各科準備

①. 計概
汪老師會教基礎概論、網路、程設、資結、OS,但OS通常不會教完要自己再多準備,汪老師很喜歡聊天,分享一些旅遊見聞和人生經驗,有些人可能覺得很浪費時間但我覺得超中聽的,聽些成功人士的經驗,也可以做為自己的經驗值,雖然很愛聊天但課都有上完,不用擔心
汪老師教得很好,他在上課說自己教這科已經是老妖怪(X),我認為真的是如此,計概僅有25堂課但教得內容非常精實,計概考題本就沒有範圍,針對各校常考範圍再來去加強,前提是基礎的內容要先掌握住。
因為知道自己是跨考,疫情關係補習班正課全改雲端,所以我計概和MIS正課就聽了3次(本來就會送兩科去年的雲端正課+今年暑期正課也改雲端),輔系因為排課的關係五上的時候才上到計概,等於完全是0基礎,第一次聽計概真的覺得自己那麼廢到底考甚麼研究所,老師算是把大家都當有底子的在教!但我覺得熟能生巧,假設第一次聽50%懂,第二次聽80%懂,聽第三次就可以完全弄懂了,看第二第三次已經會的部分也可以快轉跳過,跨考生建議還是先去學校聽看看資管的課,我覺得老師上的內容完全清楚是基本,只是今年改回面授可能就沒辦法如此,也許可以用補課卷去重聽一次不懂的地方。

②. MIS
金老師也是有趣的老師!老師常常會講一些冷笑話,我在螢幕面前都會直接笑出來,上課都會舉很多例子幫助學生記憶,甚至考試考出來直接拿老師上課講的例子來寫就好了(例如物聯網的應用),整個MIS課非常輕鬆像在聽故事一樣,而且老師很帥,老師的講義也整理的非常好,每個重點都可能是考題,還有解題技巧跟作答方向也講得很清楚,老師腦袋邏輯運轉真的很快所以語速稍快,另外這科我自己還是有全部自己重新做一次筆記。

③. 資結
是我沒花甚麼心思的科目,老師是某大學教授,真的就像是在聽教授上課一樣,我認為考MIS組聽汪老師計概的資結就夠了(但台大沒有分組可能不能這樣輕易放掉),因為資結和資工的一起上,所以有時候不知道哪些資管要會那些不用,後來都是靠考古題再回去複習會考的章節這樣,Array、Linked list、Stack、Queue、Tree、Graph、Sorting、Searching的重點概念要懂。

④. 網路
許老師網路教得很細,我覺得主要也是聽汪老師的網路就夠了,但這科我有多看網路資源,OSI各層對應的協定一定要搞清楚,子網路切割也常考,資安的章節也要注意一下,做考古題時考得頗多。

⑤. 資料庫
唐老師這科教得很好,重點章節不外乎就是畫ERD、正規化、SQL語法,還有ACID的概念等等,把老師教的這些章節都讀熟這科就沒問題了~

⑥. 英文
本科日文系英文真的都快忘光,不過補習班有送英文課,但我只看完字彙的課,文法沒時間看,8月時考多益有準備一下,而且我只有成大這校會考英文,所以沒有多花時間準備。

四、 時程規劃
補習班春季上計概、MIS、資結,另外有送兩科去年的雲端(選計概+MIS),可以看到6/30,後來疫情變嚴重連暑假正課都改雲端,我覺得有好有壞,因為雲端算次數的所以我正課總共就看了三次(開兩倍速)XD,沒有自制力可能課程進度會落後。
另外我自己沒有排讀書計畫,但腦中會排這週大概要有甚麼進度,基本上是課程上架了就看,看完了就做題目,課程結束後就做考古,每天早上9~晚上9都會泡在圖書館(週日休息),有時候晚餐有約就不會那麼晚,比較早回家的話會去看雲端課。
最後建議買台平板,我是買IPad Air4搭暑假BTS方案很划算>< 雖然說為了寫筆記買IPad好像有點瘋,但我買完到現在都覺得很值得,而且今年IPad Air5很香,真的人人都應該擁有,講一下理由:7月底收到IPad後就開始自己做各科筆記,做完後就幾乎不用再翻課本了,用搜尋查找筆記也很方便,因為大學以前我都用紙本筆記,寫完就從來都沒拿出來翻過,就連考古題我也是下載到筆記軟體直接在上面做,不用印一大堆考卷,訂正考古題是另外再開一個筆記本分各校的,真心推薦。

3月:看第一次110計概+計概春季班+MIS春季班
4月:看第一次110MIS +計概春季班+MIS春季班
5月:看第二次110計概+資結春季班
6月:看第二次110MIS+資結春季班
7~8月:看111年計概、MIS、資結、網路、資料庫。7月底開始整理各科筆記
9~10月:9月底所有正課班結束,開始做中央考古題(近10年)
11~12月:題庫班開課,做中山考古題(近7年),注意研究所報名時程
12~1月:做成大考古題(近7年),中正因為很晚考,沒有在這時候做

五、各校心得
①. 中央
曲折事件1:建議簡章看清楚(我是笨笨)!之前就聽說有人甲乙組報錯(中央和其他校不一樣,資結是甲、管理是乙組),因為中央是資管聯招,還可以報企管、工管所,我選考計概+MIS,又多報了企管己組,結果沒看清楚有志願序,把企管填在第一,打過去問招生組說繳費就不能再改了,我真的是欲哭無淚,因為一旦企管正取就不會分發去志願2的資管,我只能祈禱自己不要考太好(甚麼心態),最後企管備2、資管備6,差點就死了。

曲折事件2:再次呼籲簡章看清楚!考試當天早上考計概,考前就覺得肚子痛但來不及去廁所了,進到考場之後腸子就瘋狂開趴^^,最後我還有20分鐘就交卷去廁所了QQ,不會的可以掰的都沒有寫,在馬桶上突然想到剛剛有一題寫錯了,更加絕望,後來才知道原來簡章上有寫可以請監考老師陪同去廁所再回來寫,不過後來看到成績,計概還真的考得很烙賽,還好我沒有掰下去,如果計概再多個幾分企管正取,資管就掰了。

計概:往年愛考網路、OS、資料庫,今年也不例外,可以多往這些去準備,題型跟往年都差不多

MIS:都是50題選擇題,特別跟110年題型超像,前半都是25題的題組,甚至有一樣的題目,刷考古絕對有用,都是同樣的概念在考

②. 中山
計概:108年之後改成40單選題,今年變30題,後面10題變成多選題(要全對才給分),難度一直以來都算中間偏簡單,基本觀念掌握住都選得出來

MIS:一定要看林東清老師的課本,MIS申論幾乎從裡面找都找得到答案,時間的把握比較重要,我有兩題只寫幾行來不及QQ

③. 交大
計概:交大管科乙組不公布考古題,連校內生也拿不到的那種,完全就是裸著考,雖然沒進面試,但有把題型記下來,未來交大資管還是繼續書審的話可以拚看看這所,考得很資結完全憑印象寫,考題有:鄰接矩陣、鄰接串列、Queue、寫遞迴程式、數位邏輯、機器循環、二補數表示範圍、給一個程式算最後counter值多少、後面兩題都考機器學習完全看不懂

④. 成大
計概:今年選擇題部分一堆完全沒看過的名詞,非選有考馮紐曼架構和瓶頸,還有要寫sort排序結果,計概內容真的包山包海,把基礎的弄熟,看到不會的也都要盡量寫出來

MIS:今年像換老師出,考了十題申論一題十分(往年都有選擇題),但考中山MIS就有準備還是有寫好寫滿

英文:有買高X那本綠皮的英文詳解,寫了近三年的訂正一下而已,有考作文,英文感覺還是各憑實力,花時間準備不划算

六、總結
補習班改成全雲端後認識不到同學,只加了一些資管LINE社群,後來某天意外看到有人在組讀書會,雖然沒幾人但感覺安心許多,可以互相討論題庫班作業,用DC語音互相討論問題之類的;還有我打工地方的資管系學弟,常常被我煩問問題,或是互相交流補習班講義之類的,恭喜你也去最想去的學校;另外特別感謝鯊魚給我問程式的問題,還有問學校程式的作業,最後就是謝謝我身邊的朋朋知道我要考研都很支持我!沒有這些人孤軍奮戰我覺得我不會考上,「Don't use your energy to worry. Use your energy to believe.」,是我在看雲端課程是某段時間都是這句話當作影片封面,覺得很激勵,不可以只是想考上,要相信自己已經考上,最後就會考上,也送給看到這裡的大家。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