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台大資管所【榜眼】、成大資管所乙組【榜眼】、政大資管所,從國企跨考資管,勇奪雙榜眼佳績,職涯發展更亮眼!,王致強(蕭立人),金乃傑(魏取向),鄧鈺儒 台大國企系(雙主修心理),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王致強(蕭立人)金乃傑(魏取向)

原本計畫出國交換因為疫情而被延後,所以在畢業前多出了很多的時間,想要妥善運用這些時間,在擔任PM實習生時,覺得未來走PM是個可行的選項,但大多公司會希望產品經理是由有技術背景的人擔任,再加上當時在公司內覺得能聽懂RD講的話對PM工作有幫助,因此開始考慮讀研的可能性。
2021年1月時向資管系老師諮詢未來職涯發展,覺得考資管所應該是個可行的方案,雖然如此但仍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於是在2021年3-6月修了電資學院的資結和演算法。於是就在2021年6月底下定決心要考資管所,並報名高點計畫在2022年2月參加研究所考試。

Google試算表安排讀書計畫,便於適時調整且方便又美觀!
我有利用「Google spreadsheet」的試算表掌握自己的念書狀況以適時調整,並用一些簡單公式和條件格式設定,讓它方便又美觀。
實際上包含以下分頁:

  • 每日時數:以日為列單位,記錄各科的讀書時數(以15分鐘為最小單位)與心情狀況。
  • 每日進度:以日為列單位,記錄各科的讀書內容。
  • 週計畫排程:以週為列單位,先規劃當週預期完成的目標進度,當週結束後驗收。
  • 月計畫排程:以月為分頁單位、日為列單位、時段為行單位(每日我會切為4個時段),預先規劃每個時段自己要做什麼。
  • 原本只有用前3個分頁,後來發現自己常常無法達到週計畫的目標,所以才新增「月計畫排程」,讓自己先好好盤點真的有空念書的時間,再去想要怎麼運用這些時間。

至於備考時程安排如下:

  • 暑假:7—9月中
    原先規劃是朝九晚五,假日不念書,每日讀書至少5小時,要在暑假內讀完一遍班內教材,但實際上一週中大概只有1-2天能專心念超過5小時,每週平均時數約20小時,三大主科的教材也只念完大概1/2~2/3。
  • 學期前半:9月中—11月初
    在學校修了資料庫和其他課程,班內教材則決定先念計概和資結,每週平均時數約15小時,11月中決定先處理學校課業(期中考、期中專案等)。
  • 學期後半:11月底—1月初
    期中結束後回來繼續念計概和資結,念完後再回過頭來念MIS,每週平均時數約17.5小時,12月中考完多益後開始寫考古題,從110的開始往回寫,最後大概1月中才把MIS念完一遍。
  • 寒假:1月中—2月初
    寫歷屆考古題後和讀書小夥伴討論答案或是直接對題庫班的答案,每週平均時數約27小時,寫完題目如果覺得有哪些單元比較不熟的話,我會做筆記整理,但因為時間有限所以也沒做多少。我最後只有寫完4年台大、3年政大、1年清大、1年成大、2年中央、2年中山。

知識達函授與面授課程同步,還有提問服務,對解惑有很大幫助!
在幾間補習班中,我選擇報名高點知識達函授,主要是因為當時台灣疫情嚴重,我想選擇能夠在家裡線上上課的方案,而且知識達函授內容和面授班內容一樣,都是今年老師上課的內容。
另外我很在意的一點是,有沒有可以問問題的管道,知識達函授提供每天一題的額度給學生發問,我認為是足夠的,雖然回覆需要等待,但大致上都還算是有好好處理學生問題,讓我在課業解惑上獲得很大的幫助。
以資管全修班來說,知識達函授提供了:計概、資結、MIS、資料庫、電腦網路、英文等課程,實際上我有好好上課的是前三項主科。全修班的每堂課都可以不限次數重複聽課,對於無法專注一次上完1個多小時課程的我來說,較沒有壓力與負擔。我還有另外報名資管題庫班,但題庫班每堂課只能聽兩次,再加上我全修班上的進度偏慢,所以最後只有聽了MIS,其他都只有看講義找考古題解答。整體來說,我認為補習帶給我的好處是:有人幫忙準備好了系統化的知識,讓學生不用再花太多時間自己處理,省去了很多力氣和時間!
主要科目準備方式如下:

  • 計概:使用「知識達函授講義」
    高點計概老師的講義涵蓋範圍包含:基礎(數字系統、軟硬體)、網路、程式語言、資結演算法、OS、數位系統。我認為重要的章節是:網路>程式語言=OS>基礎>數位系統,資結演算法可以跳過直接讀老師的講義。高點計概老師會從非常基礎開始講起,對於跨考生來說我覺得很友善,但也因為時間不夠的緣故,比較進階的部分老師就會請同學自己看過,尤其是最後OS的部分。而考試會出現的基本題,班內講義大致上都有提到,有些比較新的題目,講義後面也會提供解析,覺得看不懂或是想看延伸討論的話再自己google。我自己認為只要把基本題、考古題都掌握住就已經沒問題了,因為如果考出很難的題目,別人通常也跟你一樣不會寫,所以勝負的關鍵就在基本題和考古題。
  • 資結:使用「學校講義、知識達函授講義」
    由於上學期才剛修完資結和演算法,所以我的底子還算不錯,上函授課程時也不怎麼吃力,王致強老師的講義內容雖多,但整齊且有秩序,除了內容豐富扎實之外,各種推導也不會少,我覺得很適合打穩基礎。講義中出現的所有考古題雖然都有附解答,但老師也都會講解,所以我覺得也滿令人安心的。不過上課和考題所提到的程式碼,我認為同學還是要自己想過一遍甚至是寫過一遍比較好,千萬不能死記講義內容,不然你不會知道自己寫的時候錯在哪邊。另外,有時候我還是會回去翻以前在學校上演算法的講義(例如:紅黑樹、Dynamic programming、P/NP),這些是我覺得班內講義比較不足的部分。
  • MIS:使用「知識達函授講義、Youtube、數位時代、Quizlet
    我是上金乃傑老師的課,老師上課十分風趣,會用淺顯易懂的例子幫助同學記憶,講義的編排也有其邏輯順序,我覺得非常容易吸收。老師上課時也會提到時事科技,在區塊鏈、機器學習的入門概念講解我都覺得很不錯。不過由於近來AI相關的考題趨於複雜,因此我自己還會再到Youtube上看李宏毅老師的「機器學習」課程,也會到看數位時代作為補充新知學習。資料庫和SQL則是跟著學校進度學習,沒有上其他課。考試申論題的部分,其實我沒有練習太多,但建議在練習考古題時一定要計時,因為這科是最容易寫不完的。
  • 英文:使用「線上英文雜誌、多益模擬試題、Quizlet
    我從暑假開始每天看學校圖書館提供的線上英文雜誌,然後查單字、背單字。大概10月底就轉往寫台大英文AB考古題,每週一回,不會的單字量大概足夠背1-2週,由於12月中考多益,所以12月初的兩週就專心寫多益模擬試題。

火速完成書審資料,建議選定題目就要下筆不拖延!
我是在第一階放榜後才開始做書審,大概只有兩天多的時間就要把自傳、研究計畫、生涯規劃寫完,自傳和生涯規劃大概一天就能完成,畢竟是寫關於自己的東西。研究計劃就很讓我頭痛,我選的題目是以前在課堂上做的個人報告的延伸,建議大家選完題目後就可以開始動筆寫寫看,像我看了很多篇文獻後就一直很難動筆,最後還是決定不管文獻先開始寫,然後在繳交的最後一天再看能把哪些文獻塞進去填充內容。
以下提供各校筆試命題趨勢供參考:

  • 台大(英文、計概、MIS:英文單字的部分很靠運氣,但文法和閱讀部分平常有在做題目應該就沒問題。計概的部分要注意選擇題寫錯會倒扣,像我最後就有兩題空白,其他都有50%以上的把握。至於需要手寫程式碼的部分,我記得我有先立了一些前提假設,因為題目並沒有說的很明白,所以答案應該會有不止一種寫法,遇到這種有模稜兩可的情況,就要自己用註解把話說清楚。今年的MIS最後出了UI/UX,我想應該跌破很多人的眼鏡,但就和其他題一樣,盡量把能想到的都寫上去就對了。
  • 成大(計概、資結、英文):成大的出題方向我個人覺得和資工比較相近,就是會考觀念的延伸,尤其是面對是非題時更是要注意。另外,成大也會出幾題特別難、不知道它在說什麼的題目,考試時若遇到這種我會直接放掉,畢竟大家應該都不會寫。當然如果在考古題中出現沒看過的名詞解釋,那些也要記起來,因為成大還是會考一些考古題。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